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页2007DESIGN2-2结构、建造、材料、建构(structure/construction/material/tectonics)①——B、交大建筑系学生作业展临时建筑设计2007.03.05~2007.04.09(五周)通过研究,寻找问题借助研究(byresearch)手段,分析寻找设计切入点(让主要问题浮现)通过逻辑推演,推敲、分析问题反复推敲,不断深入调整,确立设计构思(让主要问题丰富,并逐渐清晰)通过专业手段,表达思维结果运用建筑本体逻辑②解决问题,表达构思,实现建造形态(Form③)图表1——思维及设计方法图表2④——理论基础作业目的:在“步行桥”作业着重关注结构(structure)与建筑形态(form)之间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本次作业着重关注建造(construct)在建筑空间、建筑形态、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作用。)1、体会建造材料、建造手段,与所产生的空间(space)之间的内在关系⑤:仔细了解影响建造过程的多种制约因素,如:施工手段(建筑的结构、构造特①赛克勒(EduardF.Sekler)在1965年的一篇著名论文“结构、建造和建构(Structure,constructionandtectonics)”中认为,“结构”是关于建筑中处理受力关系的一套体系或原则的抽象的和一般的概念,而“建造”则是结构体系或原则的具体体现,同样的一个结构体系或原则可以通过若干不同建造材料和手段来实现。比如,梁柱承重结构是一种通过梁和柱来传递荷载的结构体系,它可以用木、石、钢及混凝土等多种材料来实现。于是,结构这种不可视的原则,通过建造得以实现,再通过“建构”得到视觉上的表达(Expression)。“建构”是关于建造与空间的表达,主要体现为选择、加工、组织材料的方式。——参见:顾大庆.空间、建构和设计——建构作为一种设计的工作方法.建筑师,119期.2006(1)②“建筑本体逻辑”,是指从建筑本体的内部因素理解建筑的生成和发展。空间、建造、材料、结构、形态(form)、与基地的关系、人的使用方式、体验方式等,均为建筑本体逻辑。——参见:张永和.对建筑教育三个问题的思考.时代建筑,60期,2001(增刊)③是建筑的FORM(形态),不是美术的SHAPE(形状、形式)。④该图改编自:吉国华.“苏黎世模型”——瑞士ETH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建筑师,94期,2000/6⑤该目的要求,可结合阅读“EL”第170页“蛇形画廊2002展厅(SERPENTINEGALLERYPAVILION2002)”案例。——Elcroquis(建筑素描),《TOYOITO(伊东丰雄专辑-超越现代主义)》.宁波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第2页共5页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页征,施工技术……);材料(特性研究,发挥,制约……);经济因素的限制等……。2、体会建造与建筑形态(form)之间的关系⑥:一方面,要“在设计中揭示建造的过程,建筑等于建造的材料、方法、过程和结果的总和。”⑦建造在建筑形态的表达上,应是直接可读的;另一方面,在建造材料与建造手段的制约中,找到建筑形态逐步展开、层级深入的真实依据与控制逻辑。3、深入学习运用结构、建造、材料、建构等影响建筑的本体因素,在设计中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⑧。4、继续学习实验(experiment)、研究(byresearch)手段在设计中的应用:以建造为起点,将模型制作过程视为实际建造过程的模拟,直接通过制作、分析、实验、调整,从研究材料特性、材料搭接、建造表达等角度,学习体会建筑形态的生成过程;初步掌握现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建造材料的构造特点,建立图纸与构造节点的对应关系,熟悉模型深入制作的方法。任务简介:交大建筑学系每年9、10月间都会举办一个建筑学系学生作业展,为此需要建造一个二层的临时建筑,用于展示、观景、休息、储藏等功能。要求建筑必须有屋顶,可以挡雨,但不一定有围墙。用地红线12X12米,建筑任何部分投影不得超过红线,二层的楼板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一、二层净空均不得小于3米,建筑总限高12米,上下二层必需有楼梯联结。基地为“空间与功能”作业同一基地。要求结构选型合理,空间体验独特,材料选择及加工方式要充分发挥材料特性(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