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及政府应采取的对策1前言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成为近年来困扰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我国大学毕业生以每年50万~85万的人数增加: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1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达到610万。由于整个社会经济处于平稳发展的态势,GDP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长速度,昔日被誉为“国之精英”“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和就业产生的影响很快显现,2009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以前更加严峻。2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2.1大学生就业难,将使我国的教育工作出现倒退大学生就业难或就业质量差,老百姓投资教育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极大影响。中国的教育基础在广大农村,农村大学生十几年寒窗苦读就是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而就业难或就业质量差,从表面上看,影响的是学生个人及家庭的生活,从深层次上看,挫伤的是农民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将会导致社会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近几年,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出现明显下降,农村初、高中,甚至小学生主动辍学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不仅使我国教育工作出现倒退,而且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2.2大学生就业难,将造成人才和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大学生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就意味着这一部分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闲置或不能在应有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这无疑是人才的浪费。国家、社会及家庭为培养大学生投入大量的资金,不少学生家庭为培养学生真是倾其所有,有些甚至是债台高筑。如此高的资金投入,培养出的大学生不能就业或是就业质量不高,无法回报于社会、家庭,无疑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2.3大学生就业难,会对社会稳定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在付出高额教育投入而难以就业的情况下,无论是对大学生本人还是对其家庭都是不小的打击,使他们极易产生不平衡心理。上大学最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通过奋斗改变生存状况的机会,可以让人掌握自己的命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使得上大学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受到影响,由此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当前,一些大学毕业生已经开始把就业难的原因集中认知为政府方面的措施不力,并且开始有了共同利益的认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他们就有可能拥有共同的群体意识,逐渐形成为社会冲突“显群体”。同时,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使社会闲散人员增多,这无疑会对社会稳定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3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政府应采取的对策3.1制定或改进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1)改革户籍及用人指标制度。取消大学生留在省会以上城市的指标限制及户口限制,代之以人才标准和专业标准限制,促进人才流动,解除大学生就业的“户籍限制”之忧,以利于大学生就业。2)逐步规范并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的用人“每进必考”制度。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新进人员,执行用人制度总体不错,但也有些地方、有些单位、有些人不按规定办事,这严重地影响了就业公平,既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工作,也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政府应该逐步规范并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的用人“每进必考”制度,增加用人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规定,有错必究。3)制定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大环境中,也有少部分大学毕业生不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甚至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安排很好的工作单位。有人说,领导干部和有钱人家的子女不存在就业难问题,很多地方的现实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其原因并不在于学生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在于拥有的各种关系,这种关系是由于背后的某些权力或金钱造成的。其后果不但会扭曲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有的学生认为开展“双向选择”,从表面上看是公平竞争,但实质上就是公开化的“走后门”,助长社会上的“权钱交易”,使不正之风合法化。有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主要靠关系,越有关系的学生,学习越不努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