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个“热现象”的冷思考 Word 文档 (2)VIP免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个“热现象”的冷思考 Word 文档 (2)_第1页
1/1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个“热现象”的冷思考 Word 文档 (2)_第2页
2/1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个“热现象”的冷思考 Word 文档 (2)_第3页
3/1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个“热现象”的冷思考方城小学江仁芬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新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实现了逐步融合,由此引发了新课理念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崭新视界。但与此同时,融合过程中一些表面的“热现象”所暴露出来的一些形式化弊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引起了笔者深刻的反思。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纽带、桥梁。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促进知识的内化、能力的提高和素养的提升。于是,在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中,华丽的包装加上精彩的语言,再借助媒体的辅助,“情境”成了装扮课堂的亮点。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师对“创设情境”的盲目追求,有些情境总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教学片段]:人教版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师:同学们,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几个可爱的朋友,大家想认识吗?生:想(激动)。于是,老师点击课件,屏幕上出现了几个可爱的图形:跳出一个“长方形”的机器人,边旋转着身体,边向同学们问好;接着跳出一个“正方形”的魔方;再上方飘着一个“三角形”的红领巾;从远处滚来一个球体状的大豆姐姐,眼睛一眨一眨的;还有圆柱状的油漆桶……它们伴随音乐跳起了舞。师:你们喜欢这些朋友吗?生:喜欢!我喜欢大豆姐姐;我喜欢……师:你们认识哪些图形朋友呢?谁来介绍介绍!生:我认识机器人,它可以变形很好玩的,还会说话。(全班哄笑)生:大豆姐姐最有趣了,它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孩子是天真的,他们已经被老师“苦思冥想”创设的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那些拟人化的几何图形的画面完全吸引了,学生的热情充分被调动了。然而,到次时间已经过去了10多分钟,学生却还不知要学习什么,他们的兴奋点始终停留在会跳舞的三角形、会说话的长方形、会眨眼的大豆等等。听到这儿,笔者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否太过于绚丽过于夸张,显得喧宾夺主了?“情境”真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亮丽的包装吗?显然,这种华丽的情境不仅花费了教师课前太多的时间精力,而且失去了生活的本色,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这种华而不实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创设情境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唯有创设清晰、真实、贴近生活的情境,才更容易引起学生思考、产生思维的共鸣,激发兴趣,把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才是我们追求的实效。二、生活化,数学味呢?“数学生活化”是课程理念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它让数学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有效沟通了生活与数学思考,并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促进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却发现教师对生活化数学教学的理念理解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导致生活化数学教学出现貌合神离、舍本逐末等非理性现象,致使一些数学课为“生活”而“生活”,从而失去了“数学味”。[教学片段]:人教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老师创设了一个转盘抽奖的情境。老师问前来体验的同学:“你想得几等奖?”学生很爽快地回答“一等奖!”老师鼓励道:“好吧,试试你的手气如何,祝你成功!”结果转盘指针指到了三等奖的位置。老师问:“你满意这个结果吗?”这位同学有些腼腆:“还行,不过我还是想得一等奖,因为一等奖的奖品更值钱,我还能再转一次吗?”接着老师又给了他一次机会,不过还是未能如愿。接下来老师就在“得几等奖”上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功利意识得到空前的激发。生活化数学教学并不是盲从“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信条,“数学是生活的抽象与概括,而不是生活的简单反映”。在这个教学案例中,转盘抽奖是大多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老师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让学生亲身体验的生活情境,但是老师在活动中的旁白、点拨明显缺乏数学化,激活了抽奖固有的功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个“热现象”的冷思考 Word 文档 (2)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