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可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方面,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创设宽松、民主的气氛,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三、运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思维想象力。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敢问、乐问、善问,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和发展。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国家在06年创新教育年会上也强调了从问题意识上求突破,在求异活动中求发展,可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方面,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创设宽松、民主的气氛,激发学生问题意识。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创设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气氛,可以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放下了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使用民主性的教学用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包括是错误的想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从做“学答”到做“学问”。如我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开始时,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谁认识我?想不想请老师到你们家去做客?你们家有多大啊?你介绍一下给老师听听好吗?老师站在这里,看看我与你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啊?在这样民主的气氛下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了好多问题,紧紧围绕“面积”这个概念展开、深入、提高。教师努力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进行批评或挑剔,而是通过评比“最佳一问”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题、提问题,促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将学生置于问题研究的气氛中,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可以把问题寓于趣味性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富有情趣的佳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我用课件展示了一个动画场景:三只小猴分别坐在不同的独轮车上驾驶前进(一辆轮子是方的,一辆轮子是圆的但轮轴不在圆心,还有一辆是轮轴在圆心的),他们坐车的不同情形(滑稽样)引得学生哈哈大笑,让学生笑过之后再冷静思考发现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从而激发学生想通过学习哪些知识才能解释刚才动画中的情形。2、创设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情境。数学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数学问题。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时,我没有采用教材中的植树问题,而是应用学生们的体重作为研究的内容。学生在课前称量体重,并汇成了一张记录单。学生从记录单上发现了班内谁最胖,谁最瘦,大多数同学在什么范围之间;还想知道全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