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读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地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A团状,河流因素B.团状,地形因素C.带状,气候因素D.带状,河流因素2.最易发展成城市的聚落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D2.A【解析】1•读图,该地聚落沿河流分布,受河流影响,形态呈条带状,D对,C错。团状是北方地区聚落形态的特点,A错。受地形因素影响,聚落形态有组团状,B错。2•读图,①地位于河流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交通,人流、物流量大,是最易发展成城市的聚落,A对。②、③、④处的人流、物流量较小,不易发展为城市聚落,B、C、D错。下图是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3•黄土高原呈现此景观的人为原因是()A.气候干旱,黄土疏松B.夏雨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C.千沟万壑D.人们不合理的生产活动4•最适宜当地环境的传统民居是()A.B.C.D.【答案】3.D4.B【解析】3.读图,黄土高原呈现的是千沟万壑的景观。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滥砍乱伐、过度放牧等造成的水土流失。D对。气候干旱,黄土疏松,夏雨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是自然原因,A、B错。千沟万壑是结果,C错。第2页/共8页4.黄土高原的气候干旱,黄土分布广。黄土有直立性,适宜开凿窑洞。且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所以适宜当地环境的原有民居是窑洞,B对。图A的竹楼是南方的民居,A错。图C是蒙古包,是草原牧区的民居,C错。图D是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民居建筑,D错。左图为某古镇分布示意,下图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5.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说法正确的是①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主因是地转偏向力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b和d⑤河岸d在洪水期相对于a、b和c最不易决堤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6.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B.街区的疏风防寒C.街区的通风散热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7.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古镇原有风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决定在古镇附近另建新城,你认为最适合新城建设的区位是A.aB.bC.cD.d【答案】5.B6.C7.B【解析】5.读图分析,河流在ac段位于平原地区,平原形成曲流主要原因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结果,①错。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取水方便,地势平坦,便于农耕②对。河岸d是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夏季暴雨多,河流泥沙含量大,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③对。河岸c位于凹岸,易被侵蚀,且与湖泊距离较近,土层中含水量大,更易被水流侵蚀。河岸b也是凹岸,但附近没有湖泊,土层中水份较少,所以c岸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b和d,④对。河岸d与a都位于凸岸,但d附近有湖泊,a处没有湖泊,在洪水期a最不易决堤。⑤错。所以B对。A、C、D错。6.读图乙可以看到古镇的街道是西北-东南走向,与我国的冬夏季风风向一致,根据经纬度第3页/共8页判断,该地距北回归线近,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不用防寒,所以最有可能是为了街区的通风散热,B错、C对。图示区为平原区,不必考虑等高线,A错。与河流流向关系不大,D错。7•根据题目要求,要保护古镇的原有风貌,所以不能在a处,A错。要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不能在c、d处,影响湖区的生态环境和景观,C、D错。只有b处是凹岸,水流较深,可以发展港口运输,有利于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又不影响古镇的环境,B对。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题。8•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最适合发展耕作业的是②B.图示海域可能形成大渔场C.图中植被分布变化反映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该地位于北半球9•有关图中P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最显著月份7月B.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处C.形成与风力作用相关,最显著月份1月D.组成物质大小混杂无分选10.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Q地的最佳位置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8.B9.A10.B【解析】8•①②③中最适合发展耕作业的是③,平原地形,A错;图示海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