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隧道大变形施工预案一工程概况某隧道进口里程为出口里程为全长。全隧道除出口约位于R—曲线上外,其余均位于直线上,全隧道位于%。的上坡段上。线路左侧设集施工中地质探洞、通风、排风,增加工作面及运营期间排水等功能贯通平行导坑一座。本标段位于鄂西北长江与清江分水岭的高山半坡地区,地形极其困难,地质极其复杂。岩溶、顺层、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主要不良地质现象广泛。某隧道围岩级别为III—V级,隧道内水量丰富,并且发育五个暗河系统。在下统栖霞组及下统吴家坪组均含炭质页岩夹煤层,属煤系地层。二组织机构为了预防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大变形,以及对发生大变形及时提出正确的处理措施,项目部决定成立专门的大变形处理小组。小组成员名单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对于已发生的严重大变形,项目小组应及时与专家组联系,专家-2-组实地考察研究,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处理措施,项目部根据专家组的处理方案进行处理。每个掘进施工队必须成立大变形处理小组,组长由各施工队长担任。当大变形发生时,应根据项目部小组及专家组提出的处理方案,及时正确地对事故进行处理,以保证隧道施工正常进行。三、大便形预防措施预防原则()不能被动地让衬砌承受围岩挤压力,而是主动加固围岩,从提高围岩力学性能着手,从源头上减小挤压力,主要措施是锚杆和注浆,使隧道周边形成加固圈,由加固圈承受一部分荷载。()加长锚杆或锚索(其端部应伸出塑性区,进入弹性区不小于,将支护的荷载通过锚杆传至深部稳定岩体,让深部围岩帮助受力。()初期支护应是柔形的,应能允许洞壁发生较大变形(位移),从而消耗围岩中储存的能量。挤压性围岩的巷道稳定主要靠长锚杆,喷射混凝土的作用是改善岩面,防止局部失稳。()预留变形量必须留够(宁多勿少),防止初期支护变形侵入模注混凝土净空。由于预留变形不足而进行扩挖是非常危险的作业,而且在工期和工程成本上很不划算。()由于围岩的徐变,初期支护收敛时间很长,一般需提前浇注混凝土衬砌,故因衬砌受力较大需加强。鉴于近似圆形断面的衬砌主-3-要处于受压状态,加强措施以提高混凝土标号和加大衬砌厚度为主,必要时需加钢筋。()应重视隧道底处理,仰拱应不比其它部位衬砌薄,而且应在开挖后立即浇注(仰拱不能及时浇注时,隧道底应加设长锚杆)。隧道围岩为挤压围岩时,仰拱的曲率应比一般隧道有所加大。当采用台阶法分部开挖时,上半断面应加设临时仰拱,并应尽可能避免采用长台阶。2.超前地质预报某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将始终以超前地质预报为先导,采用一地质预报系统,对掌子面前方左右范围内的断层破碎带、不同岩层接触带等不良地质体的界面位置进行预测预报。该系统具有地震波发射、接收、电脑自动分析成图等功能。其预报工作流程为:掌子面附近侧壁浅孔微爆破产生震源一震源发生的地震波向前向外传播一地震波遇不良地质界面产生反射波一设备的采集系统接收反射波一电脑自动计算生成成果图一解释人员对成果图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一提出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的预报意见。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开挖面前方若有软弱塑性围岩段,则采用相应措施防止大变形产生。隧道开挖后,加强隧道内围岩地应力的监控量测,了解隧道在开挖后围岩应力的变化规律,分析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并同隧道拱顶下沉量测、周边收敛量测等的结果一起对照分析,以确定合-4-理的支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用台阶法或环形预留核心土法进行开挖对隧道内W、V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V级围岩地段开挖前先打设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上台阶开挖采用风枪钻眼,塑料导爆非电起爆系统,毫秒雷管微差爆破,W级围岩每循环进尺,V级围岩每循环进尺,拱部开挖以“弱爆破、短进尺、少振动、强支护、快封闭”为原则。松软岩层采用人工配合风镐开挖,隧道开挖后及时施作喷锚支护,下半断面开挖后仰拱及时跟进。下部开挖在上部断面锚喷支护基本稳定后进行,开挖前采用设置锁脚锚杆等有效措施确保支护体系的稳定,下部开挖后立即喷射混凝土,并按规定做好初期支护。对隧道内围岩极软弱地段,采用环形预留核心土开挖法进行施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