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在临床上当怀疑有急性胰腺炎时应常规行超声检查。但轻度胰腺炎在超声上显示是困难的。伴有麻痹性肠梗阻的急性胰腺炎超声也难以显示,只有在肠梗阻解除后,超声才能发现胰腺本身情况。在急性胰腺炎中,超声的作用除了显示胰腺的异常外,还可评价胆结石、残余积液或炎性肿块。应用实时超声技术仔细观察胰腺情况往往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部分急性胰腺炎的声像图可以是正常的。早期急性胰腺炎的超声检查难以发现轻微的胰腺大小和回声变化,也可能系因少数轻症胰腺炎的声像图本身无明显改变所致。虽然这种最初的声像图无确定诊断的价值,但随诊急性胰腺炎进行性的声像图改变有一定的动态参考价值。通常,可能在血、尿淀粉酶升高之后,才有可能出现各种胰内、外的声像图改变,其典型表现及动态变化如下:1胰腺大小的变化有超过50%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有不同程度的胰腺肿大。一般为轻到中度肿大,以前后径即厚度肿大为主。多数呈弥漫性肿大,少数呈局限性肿大。甚至个别形成局限性炎性肿块。但急性胰腺炎复发时,胰腺大小可以正常,因此超声诊断胰腺炎其敏感性较低,尤其是在早期。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胰腺肿大程度较水肿型更为严重,有的肿大胰腺的前后径可达到5cm。2胰腺形态、边界的变化急性胰腺炎的胰腺形态可表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和饱满,可呈腊肠甚至呈球形或椭圆形。这时的下腔静脉形成压迹,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受压不易显示。在检查胰腺时,探头加压,胰腺区有明显的压痛反应。水肿型胰腺炎大多数边界光整、清晰;而出血坏死型大多数边界毛糙、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晰。若有炎性渗出、出血和粘连,其边缘可有许多毛刺状突起,胰腺有时无法分辨清楚。3胰腺内部回声的变化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时,由于它的病理变化以水肿和充血为主。因而胰腺内部回声减弱、减少,声像图上呈典型的低回声型,其后方组织回声无变化或略有增强。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因有出血、坏死以及脂肪坏死后的皂化等各种混杂的病理变化,形成了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不均质改变,内部回声增强、增多。大多数声像图显示密集的较粗的不规则高回声,分布不均匀,呈高回声型。但由于出血、坏死等病变程度的不同,部分患者也可表现高回声间隔低回声型或低回声型。若以坏死和液化病变为主,胰腺内可出现小片状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呈混合回声型。急性胰腺炎的实质回声表现极为复杂,取决于诸多因素,影响的因素主要有:①超声检查的时间。有学者强调指出在急性腹痛初次发作后2~5d时,胰腺回声明显减低;②胰腺内脂肪的多少或出血的程度;③慢性胰腺炎伴有钙化的存在;④急性胰腺炎是否存在胰外蔓延及其蔓延的程度。在急性胰腺炎病程的不同阶段中,声像图的表现也是不同的。大多数患者的胰腺肿大和异常实质回声随着病变的吸收、消退而逐渐恢复正常。声像图恢复较慢,尤其是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更慢,一般很难恢复到原来正常的声像图。4主胰管扩张急性胰腺炎时,大多数主胰管的大小和回声正常。少数主胰管轻度扩张,管腔内径大于3mm,但管壁回声仍然正常。尽管主胰管的扩张可作为观察急性胰腺炎的一个征象,但是,胰管的变化也是复杂多变的。胰管可因胰腺弥漫性水肿或出血、坏死而受压,也可在恢复期时轻度扩张。随着炎症的消退、吸收,胰管逐渐恢复正常。若胰管明显扩张或不规则呈串珠状等,应考虑有可能合并存在胰腺癌或慢性复发性胰腺炎。5急性胰内、外积液急性胰腺炎时,因胰酶的作用引起胰腺组织炎性反应或出血、坏死等变化,可有大量的炎性或血性液体渗出,也可直接出血。这些液体或血液可局限积聚在胰腺内部,形成胰内积液,或积聚在胰周间隙中,即为胰外积液。胰内、外积液可与胰管相通,若胰管破裂,也可直接引起胰内、外积液。(1)急性胰内积液:急性胰内积液可形成胰内肿块,声像图表现为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其边缘大多模糊不清,后方组织回声增强。胰腺内出血和蜂窝织炎也可形成胰内肿块。新鲜出血呈无回声区,以后逐渐变成低回声区或高回声区,但超声难以确定其出血的性质。因新鲜出血具有高密度特性,故可经CT检查早期确诊。蜂窝织炎显示边缘不清的不典型低回声区,有时其超声表现类似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