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和培养质量的措施的研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的根本性战略。•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基础,其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特点,使得它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复旦大学副校长周鲁卫•要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办出和一流大学相配的研究生院,就必须提高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博士生培养制度上作出许多改革。•没有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学校一定会成为高分低能者的会所,学校就失去了科学研究的活力,什么国际前10名的学科,什么世界一流大学、知名大学就会成为泡影,就会辜负全国民众对高等学校科教兴国的热切期望。中科大有意改变传统的硕士、博士两个独立层次,改为联贯式,以培养博士为目标。联贯式培养的前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在此期间,研究生不确定导师。后期以研究为主,作为学校流动的科研人员对待,纳入学校科研队伍和人力资源管理。取消博士生入学考试。通过“过关考试”的学生,直接进入博士阶段;其他学生修满一定课程,完成论文后可获得硕士学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周玉•对我国整个教育培养制度的改革,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现在各高校在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实验室的条件和导师的队伍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如果培养研究生的模式以及整个教育制度不改革的话,就会阻碍创新教育的发展。比如说招生,现在还是按照考分情况录取,考分高就行。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选人很重要,要给导师和学科充分的自主权,他们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知情者。国外在研究生选拔过程中是没有分数考试的,主要是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他所要干的事情需要的素质和能力,个性的东西很被看重。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皓明•创建研究型大学,就要建立研究型教学体系。研究型教学是要触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是使他们在一边接受新知识的情况下,一边学会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在我国很弱。因为我国两千年来孔夫子传下来的教学方式就是由老师来传道、授业、解惑,而没有提出学生主动学习这个问题。怎样变革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思维模式,这里包涵着课程质量的提高,包括着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这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系博士生导师郑泉水•我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影响着博士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小的时候就不让小孩去创造,做任何事情都绝对不能错。这样的思维模式和人才培养理念,一直延续到研究生阶段,学生所有接受的信息就是别出错,别越轨,等等,这种思维方式怎么会有创造性呢?•我国现在的评价体系是数量体系,缺少一套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是做给外行人看的,这种评价体系对我国科技发展伤害非常大。•目前这种评价体系,比没有还糟糕。没有还可以专心做学问,有就得应付,这样就造成了学术风气浮躁。大家追求的是数量,追求的不是学术上的东西,就可以弄虚作假,因为没有同行来判断。在科研项目上,不看你的产出,只有能弄到钱就是英雄。其结果是什么项目都接,什么领域都做,做十几个领域,学术水平自然难以保证。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周玉•淘汰是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国外一些名牌大学不说通过率,但是有末位淘汰制。这种末位淘汰制的建立实际上是提高了整体水平,因为谁都不想当末位,就必然都铆足了劲儿往前奔。但是,末位淘汰要给出路。•而制度性地建立起末位淘汰制或固定淘汰率是保证学生投入的有效管理方式。•胡鞍钢教授:高校必要的收费,一方面可以使高校便于吸收最好的老师,改善教学条件和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复旦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鲁卫:通过收费,能够使学生在学风上有比较好的改进。清华大学力学系郑泉水•要想使导师队伍上一流,导师就要拼命往上走。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导师究竟有多少时间是在做研究。现在事务性环节太多,耗费了教师许多精力,教师缺乏全身心投入研究的学术环境,这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