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全文)世界卫生组织(WHO)把骨质疏松症定义为:骨质疏松症(osteop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一)骨质疏松症分类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3种。(二)骨质疏松症用药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骨骼健康:适量饮用牛奶,减少咖啡和碳酸饮料的摄入,多晒太阳,适当的户外有氧运动,高钙、低钠、低脂、低糖、高维生素、优质蛋白的均衡膳食,戒烟限酒。本节主要简述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目前在我国上市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见表1。表1我国上市的骨质疏松治疗药物(1)双膦酸盐类药物双膦酸盐是治疗骨质疏松症最常用的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促进破骨细胞凋亡,降低骨转换率,抑制骨吸收,减少骨量丢失,保存骨量。1)阿仑膦酸钠阿仑膦酸钠半衰期长达10年,疗程不宜超过3~5年,药物休假期为3~4年。目前在国内应用的阿仑膦酸钠剂型主要有:10mg/d,70mg/周的片剂以及70mg阿仑膦酸钠加上2800IU或5600IU的维生素D3每周1次的复合制剂。阿仑膦酸钠可能对上消化道黏膜产生局部刺激,所以应在空腹时服药,需用200~300ml白开水送服,服药后30分钟内不要平卧,应保持直立体位(站立或坐位)。2)利塞膦酸钠目前在我国的剂型包括口服片剂5mg每日1次和口服片剂35mg每周1次。3)唑来膦酸注射液唑来膦酸用药期限一般为3年,药物休假期为2~3年。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唑来膦酸剂型为静脉注射剂5mg,每年注射1次。使用注意事项:缓慢静脉滴注时间应不短于15分钟,给药前后需充分水化,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静脉滴注时间需延长,但禁用于肌酐清除率<35ml/min的患者。(2)降钙素降钙素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从而减少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临床上有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鲑鱼降钙素有鼻喷和注射两种剂型,鼻喷剂型为200IU/d,注射剂型为50IU/次,皮下或肌内注射,根据病情,每周2~7次;鳗鱼降钙素为注射剂型,20U/周,肌内注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鼻炎,鼻黏膜刺激,鼻出血以及过敏反应。建议短期(不超过3个月)应用,必要时可采用间歇性重复给药。(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作用机制是选择性地作用于雌激素的靶器官,与不同形式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后发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代表药物有雷诺昔芬,能够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浸润性乳腺癌风险,不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潮热、下肢痉挛。雷诺昔芬轻度增加深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用法:60mg/d,口服。雷诺昔芬没有明确降低非椎体骨折风险的功能,推荐用于髋部骨折风险不高的较年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当患者髋部骨折风险增高时,应该换用更为有效的药物。(4)雌激素雌激素类药物用于女性患者,通过抑制骨转换,阻止骨丢失。ET/HT有很多种口服制剂,包括单独的雌激素、单独的孕激素以及雌孕激素复合制剂。ET/HT的使用有周期性、序贯性和连续性几种方法。如果治疗一旦停止,骨丢失速度会突然加速,因此需要使用替代药物来维持骨密度。基于对激素补充治疗利与弊的全面评估,建议激素补充治疗适于有绝经期症状(潮热、出汗等)及/或骨质疏松症及/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妇女,尤其提倡绝经早期开始应用收益更大、风险更小。激素治疗的方案、剂量、制剂选择及治疗期限等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并应用最低有效剂量,用药时间不宜超过4年。(5)甲状旁腺激素1-34(PTH1-34)甲状旁腺激素是钙磷调节的主要激素,PTH增加血液中的钙浓度,动员骨钙入血。但间断使用PTH能激活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量。如无禁忌适用多次脆性骨折的高龄患者,骨质疏松症伴至少一次骨折或骨量<-3.5SD的重度骨疏松患者,对双膦酸盐不耐受或已使用了双膦酸盐,骨密度不提升,并持续下降或仍旧发生骨折者。推荐治疗时间不应超过18~24个月。一旦停止用药,就会加快骨丢失,因此,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