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镇江市大港中心小学刘明霞212132[摘要]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可以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始于他在苹果树下的思索。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再满足于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或答案,会产生对于一个问题去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从而使思维活跃起来,打破定势,使学生在思维和探究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方法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都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素质,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在教学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也是构建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应是教师给予而应是主动获取。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认为教学的结果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新的问题,问题意识不仅能使教学无止境地进行下去,更重要的是它能把学生引向创新之路!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不再赘述,本文就问题意识的方法谈谈些许观点:一、教师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和示范高素质的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教师要有现代的教学观、学生观,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才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其实它只反映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师的角色将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要走下“教坛“,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交流意见,共同探讨科学知识。教师对学生培养的目标指向和重心要从“学”转到“问”和“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探索的科学态度。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归纳整理的。在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示范性教育。学生不善于质疑源于教师不善于提问题,或者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以自身的设问与发问作示范,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采取用问题作引子,运用问题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随着问题深入学习,教师善于质疑,可以影响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进而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敢于提问问题的提出虽然与个人的能力有关,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训练对问题提出大有裨益。要使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必须使学生面临一种“令人困惑的”、“充满张力的”环境,或是说给学生一种“刺激”,并使这种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形成差异,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在人的思维活动中,问题情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学生察觉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从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不妨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所提的问题有可能具有“独创”、“发现”的特征。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以此为范例,引导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开拓进取,促使他们勇敢进行“问题提出”,而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向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挑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活动中深入探究,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使其思维在向最近发展区跃进中获得深入发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