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4.懂得自己在变化,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宁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认写生字词语。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1.生活也是我们的老师,只要我们留心,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也蕴含着很多道理,给我们以启示。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有个叫科利亚的孩子就从生活中明白一个道理。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利亚的生活,也来学学这个道理吧!2.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结构及字义。二、认读生字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认读词语。3.强调多音字读音。(量、盛)三、初读感悟,了解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木匣→()木匣→().2.提出不懂的问题四、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强调“挖,初”。2、师范写,生书空。五、总结过度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这一课的词语,及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围绕科里亚的木匣,他究竟是怎样埋,怎样挖,又得到了什么启示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生通过读课文,再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己在变化,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宁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和一年级相比,现在的你有什么变化吗?(指名回答)是的,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让我们继续学习26课《科利亚的木匣》。2.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词语“挖坑、冰鞋、斧头、小手锯、免得、屋子、抢走、难过、当初、管用、敌人、台阶、懂得”。二、研读课文,感悟理解1、研读埋木匣(1)科利亚到底是怎样埋木匣的呢?现在请大家自由课文1-3自然段,画出科里亚埋木匣的句子(2)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句子:他从家门口朝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3)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动词理解。(他埋得很仔细。)指导朗读:你能读出科里亚的仔细吗?学生练习,指名读,齐读。你觉得科里亚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细心。)带着称赞的语气读一读这个自然段。2、研读挖木匣(1)科利亚是怎样挖到木匣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6自然段,拿出笔画出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2)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的?把你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出示句子: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她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3)他挖了那么多次,挖到了吗?木匣“仍然”没找到。仍然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4)没有找着木匣心情怎样?(很着急)指导朗读。指名读,师范读。(5)他虽然挖的很仔细,但是木匣却没找到。这是为什么呢?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科利亚想呀想呀,他想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出示句子: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走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6)解释科利亚想到的办法四个年头,科里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随学生回答,师板书:四年前、五岁、步子小、四年后、九岁、步子大。)四年的时间,科里亚不光长大了四岁,也长高了,他的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