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十年汇报材料**中学课改工作汇报(2012年4月9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正值全校上下学习贯彻省州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之际,省教育厅教研室王老师一行在百忙之中,深入我校调研指导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这既是对我们十年课改工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我们向各位省垣教育专家学习先进经验的一次难得机遇。在此,我代表珠固中学全体教职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我校十年课改工作作一简要汇报,请批评指正。一、基本情况**乡位于祁连山脉东段,东北与XX省天祝县接壤,南邻本省互助县巴扎乡,西接本县仙米乡,距县城72公里,是门源县的东大门。行政区域面积100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总人口1287户5229人,有藏、汉、土、回、蒙古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65.5%,藏族人口占62.75%,是一个藏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乡。全乡共有适龄少年316名,适龄儿童572名,共有在校生1020人,其中住校生749人,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5.6%、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学期末在校生巩固率100%。全校共有教职工110名,其中女53人,正式专任教师45人,特岗3名,见习10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1二、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进展情况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部署要求,积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革新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初步形成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强化寄宿制学生服务水平,坚持明德全人教育”的办学特色。我们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工作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初触课改,克服困难,摸爬滚打干三年自2002年全第1页共9页县课改全面启动以来,我们满怀激情推行课改,全校教师都对课改充满美好憧憬,但当时课改之路却举步维艰、困难重重。面对困难,我们积极寻求对策,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狠抓落实,确立了适合学校长远发展的课改目标,保证了学校课改实验稳步推进。一是立足实际,着力分析本校课改特殊性。从地理位置看,学校地处门源县东大门的峡谷地带,地域与XX省和XX市相连,外县文化影响较大;从民族分布上看,学校所在村汉族较多,其余大多数地区以藏族为主,多元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从家庭教育来看,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家庭教育盲目性过强,留守学生逐年增多,隔代教育学生比例不少。从学校自身来看,学校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年龄差距很大,小至六岁,大到十七八岁,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学校又为一所寄宿制学校,住校生占绝大多数;教学点较多并2且分散,办学规模很小;学校办学条件落后,信息技术设施、音体美等实验设备一片空白;教师数量不足,学科结构矛盾突出。可以说,我们没有现成的任何一套课改成功模式借鉴,没有一个典型的案例让我们“拿来”。二是更新观念,科学确立学校课改工作思路。我们结合实际,不断更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实际,提出了以“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建立学习型学校;以研究型学习为突破,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评价与综合评价为突破,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核心,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形成了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目标、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学生评价为突破、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课改体系,找到了一条适合学校长远发展的课改实验之路,为学校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全员学习,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为了更新教师的观念,顺利实施新课改理念,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召集教师集中学习新课改理念,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边学边讨论,教师个人边第2页共9页学习边反思,力求让每位教师准确把握课改内涵,明确把握新课改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反思教师教学中的成败。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级以上的教学观摩活动来借鉴3经验,使教师不断提高操作新教材的能力。另外,在校内精心组织各种教学评比活动,认真总结反思,稳步推进了学校新课改进程。这样,我们摸爬滚打做了三年的课改实践。三年来,既有山重水复的迷茫,又有柳暗花明的惊喜。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