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药学8班名词解释:1.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2.分布(distribution):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后,通过细胞膜屏障向机体可布及的组织、器官或体液转运的过程。3.代谢(metabolism):又称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酶系统、体液的pH或肠道菌丛的作用下,发生结构转变的过程4.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5.肝首过效应(liverfirstpasseffect):从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药物部分在肝脏被代谢,或随胆汁排泄,使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为肝首过效应6.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重新被吸收返回肝门静脉,并经肝脏重新进入全身循环,然后再分泌,直至最终从尿中排出的现象。7.蓄积(accumulation):长期连续用药,机体某些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蓄积。8.首过效应(firstpasseffect):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口113药学8班服药物部分被代谢而导致进入体循环的原形药物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也叫首过代谢。9.肝提取率(extractionratio,ER):在肝细胞内随胆汁排出+药酶代谢的药物比例。ER10.消除(elimination):代谢和排泄过程。11.肾清除率(renalclearane,Clr):在一定时间内,肾脏能使多少容积的血浆中的该药物清除的能力。12.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即ADME过程)量变规律的学科,即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13.隔室模型(compartmentmodel):将整个机体(人或其他动物)按药物转运速率特征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隔室,这些隔室连接起来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反映药物在机体的动力学特征,成为隔室模型。14.平均滞留时间(meanresidencetimeMRT):是指所有的药物分子滞留在体内的平均时间,也称为平均通过时间或平均通过时间或平均逗留时间。15.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TDM):2CACVCA13药学8班是以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借助现代先进分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手段,通过对患者血液或其它体液中药物浓度检测,探讨临床用药过程中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1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指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17.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予相同剂量,其吸收程度和速度无统计学差异,反应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毒性的一致性。18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volumeofdistribution):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假设前提下,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总体积。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313药学8班药物转运机制(x)书13-16一、被动转运:是指不需要消耗能量,生物膜两侧的药物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顺浓度梯度)转运的过程。1.单纯扩散特点: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无饱和性;无竞争性膜孔转运:是指物质通过细胞间微孔按单纯扩散机制转运的过程。2.促进扩散特点: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饱和性;竞争性二、主动转运:是指需要消耗能量,生物膜两侧的药物借助载体蛋白的帮助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逆浓度梯度)转运的过程。特点:逆浓度差转运;消耗能量;需要载体;饱和性;竞争性;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1.ATP驱动泵2.协同转运三、膜动转运:是指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转运过程。413药学8班1.入胞作用2.出胞作用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书22-24胃肠道由胃、小肠和大肠三部分组成。一、胃有褶壁,由于缺乏绒毛而使吸收面积有限,因此除一些弱酸性药物吸收较好外,大多数药物在胃内吸收较差。成人每天分泌2L胃液;口服药物在胃内的停留过程中大部分可被崩解、分散和溶解。(二)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成,长度2~3m。小肠表面有环状褶壁、绒毛和微绒毛,故吸收面积极大,约为70m2。其中绒毛最多的是十二指肠,向下逐渐减少。因此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是药物、食物等吸收的主要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