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以各项吊装项目的理论计(估)算吨位、吊装作业所采用的起重设备的类型、作业时的风险程度为主要依据来确定吊运作业等级,明确各级吊装作业的审批流程,确保吊运作业全过程安全可靠。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新制项目各项吊装作业的安全管理。3管理规定3.1基本原则3.1.1吊装作业的级别按照所吊项目的吨位及存在的风险划分。3.1.2根据工件吊装所采用的起重设备类型确定各级吊装的审批流程,本制度中起重设备类型分为两种:无变幅式起重设备(门式、桥式起重机)和可变幅式起重设备(塔式、门座起重机、履带吊、汽车吊)。3.2吊装作业的等级划分3.2.1普通吊装作业(非审批级):以下任一情况的吊装作业均属于普通吊装作业:a)小于20吨的平面分段的吊装作业,包括翻板作业、平面分段的下胎及翻身、形成立体分段的平面分段组立作业的吊装;b)小于10吨的立体分段的下胎、翻身、及立体分段的组立作业;并且对所使用的起重设备有如下要求:a)吊物重量小于所使用的起重设备(包括主、副钩)的额定吊重负荷的80%以内(门式、桥式起重机)b)G/GMAX小于80%以内(可变幅式起重设备)。需采用塔式、门座起重机或采用履带吊、汽车吊进行吊运作业时,吊装前需根据起重设备实际所需趴杆的最大幅距值、对照起重机的吊运力矩性能曲线(理论)、查出理论允许吊运的最大吨位(GMAX),用吊物的理论重量(G)与允许吊运的最大吨位(GMAX)进行比较、计算出G/GMAX的比值,根据比值来确定具体吊装等级并填写检查确认表(以下类同)。3.2.2.三级吊装作业:存在较低安全风险的吊装作业(物件的重量重心可以判断),以下任一情况的吊装作业均属于三级吊装作业:a)小于30吨大于20吨的平面分段的吊装作业,包括平面分段的下胎、翻身及形成立体分段的平面分段组立作业的吊装;b)小于30吨大于10吨的立体分段的下胎、翻身、及立体分段的组立作业;并且对所使用的起重设备有如下要求:a)吊物重量小于所使用的起重设备(包括主、副钩)的额定吊重负荷的80%以内(门式、桥式起重机)。b)G/GMAX小于80%以内(可变幅式起重设备)。3.2.3二级吊装作业: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的吊装作业,以下任一情况的吊装作业均属于二级吊装作业。a)大于30吨、小于150吨的立体分段的下胎、翻身、及立体分段的组立作业。b)需要用两台或两台以上门式或桥式起重机进行联合作业的吊装作业。第2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页并且对所使用的起重设备有如下要求:a)吊物重量界于所使用的起重设备(包括主、副钩)的额定吊重负荷的80%以上、90%以内(门式、桥式起重机)。b)G/GMAX大于80%、小于90%(可变幅式起重设备)。c)合抬时任意一台门式、桥式起重机所分担的负荷必须小于该吊车额定吊重负荷的80%,任意一台可变幅式起重机所分担的负荷必须小于该吊车GMAX的80%。3.2.4一级吊装作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有可能给公司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的吊装作业,以下任一情况的吊装作业均属于一级吊装作业。a)大于150吨的立体分段的吊装作业b)大型的重量重心无法准确判断的异形分段的吊装作业并且对所使用的起重设备有如下要求:a)吊物重量界于所使用的起重设备(包括主、副钩)的额定吊重负荷90%到100%范围区间(门式、桥式起重机)。b)G/GMAX大于90%、小于100%(可变幅式起重设备)。3.2.5特批级吊装作业:由于设计失误或建造方案变更导致的被吊分段或物件重量超出起重机额定载荷但小于起重机额定起重负荷110%(门式、桥式起重机)或G/GMAX小于110%的分段或物件的吊装作业。3.3吊装作业方案的准备和吊装作业前的检查审批流程3.3.1普通吊装作业由车间起重工组织进行现场吊运,普通吊装作业由车间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车间(工区)内部的监控流程(非审批级)。3.3.2三级吊装作业的审批流程及要求(车间级审批)三级吊装作业要求由工程主管进行吊装申请,出具由工艺或设计部门制定的相关吊装方案,并由车间(或工区)起重工,车间(或工区)主管及车间(或工区)安全员组成三级吊装作业小组对吊装作业进行审批(见附件1)。3.3.3二级吊装作业的审批流程及要求(项目组级审批)二级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