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公路交通制约瓶颈发展少数民族经济调研报告“路通百业兴”。公路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其主要功能不仅直观体现在改善交通状况、便利交通往来等方面,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从锡盟这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中,可以看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在锡盟大力实施经济转型战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环环相扣、互动协调、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破解因历史、地理等主客观因素而形成交通制约瓶颈,特别是构建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公路交通网络,已成为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先决条件。一、锡盟发展概况锡盟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地域辽阔。全盟辖9旗2市1县和1个管理区,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苏和浙江两省面积之和,人口密度不足5人/平方公里。二是资源丰富。全盟可利用草场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XX省自治区的26.5%,年出栏牲畜800万头只左右,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基地。已发现矿种80余种,探明储量的40余种。煤炭资源尤为丰富,探明加预测储量2600亿吨,储量1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25处,其中百亿吨以上的有5处。褐煤储量居全国首位,是发电和煤化工的优质原料。石油探明储量3.2亿吨。锗探明储量占国内可开采总量的70%、占世界总储量的35%。盐、石灰石、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3000万吨、22亿吨和2.2亿立方米。铁、铅、锌、铜等矿产储量也相当可观。全盟风能储量达到1亿千瓦,可开发利用风能超过5000万千瓦,太阳能资源也非常丰富。此外,草原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悠久,有元上都遗址等多处文物古迹,蒙古族人文特色鲜明,具有发展草原特色旅游业的独特资源。三是区位重要。锡盟位于祖国北疆,XX省自治区中部。东西毗邻自治区三市一盟,南与XX省张家口、承德地区相交,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以自治区首府XX市为中心的呼、包、鄂黄金三角地均在500公里半径以内;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第1页共8页线长1098公里,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常年开关的对蒙陆路口岸,其中二连浩特是我国内地通往蒙俄、东欧最便捷的大陆桥。四是民族和谐团结。锡盟总人口101.6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0.5%。建国以来,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引领下,各民族雨水交融、和睦相处,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已成为地区健康快速发展的最有力保障。基于锡盟所具备的资源优势以及紧邻华北、东北的区位优势,国家已将锡盟规划为东北地区重要的资源接续地和能源后备区,国家发改委将锡盟列入全国规划的六大煤电基地和七大现代煤化工产业区蒙东基地,列入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建设的大型煤电基地。前不久,国家又将锡盟列入《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国马业协会把“中国马都”称号授予盟府XX县区。长期以来,草原畜牧业一直是锡盟的支柱产业。20**年以来,锡盟在深入分析自身差距、优势和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转型的总体设想,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努力打造祖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和能源化工基地。经过几年努力,全盟的发展局面有了明显的变化,经济发展实现了由传统畜牧业为主导向工业为主导的历史性转变,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处于自治区前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全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5亿元,增长21.5%;其中,工业增加值268.84亿元,增长28.1%。三次产业结构由11.9:63.6:24.5演进为10.8:65.2:2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2亿元,增长27.9%,连续四年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61.73亿元,增长2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2元,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417元,增长11.2%。承接大好来势,20**年锡盟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可以说,锡盟已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二、公路交通工作开展情况和对经济社会的巨大贡献长期处于反苏反修一线,曾以日出而牧、日落而息的传统畜牧业为主导的XX市,公路交通发展缓慢。建国初期,锡盟境内只有4条砂石路,通车里程仅为167.8公里。直至1982年,全盟方建第2页共8页成第一条由盟府所在地XX县区到河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