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第十章考纲要点早节细目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要点(1)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及内容(2)稳定性分类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等1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及内(一)概述容2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pH值、广义的酸碱化、溶剂、离子强1处方因素及稳定化方法度、表面活性剂、处方中辅料等影响因素及对策(二)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3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三)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及强光照射试验2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3经典恒温法考点精粹2环境因素及稳定化方法温度和水分、包装材料等影响因素及对策(1)改进剂型和生产工艺(2)制成稳定的衍生物(3)加入干燥剂及改善包装(1)特点(2)影响因素(四)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1影响因素试验温度、湿度、时间的要求半衰期W2、有效期t0.9的计算」、概述(一)稳定性研究的意义与内容药物制剂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从制备到使用期间质量发生变化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在于:①保证药品质量,作到安全、有效、稳定;②用于指导新药及其剂型的研制开发;③减少损失,创造经济效益。2.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内容包括①考察制剂在制备和保存期间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②探讨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③寻找避免或延缓药物降解、增加药物制剂稳定性各种措施④预测制剂在贮存期间质量标准的最长时间,即有效期。3.药物制剂稳定性药物制剂稳定性一般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学三个方面。⑴化学稳定性: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或效价)色泽产生变化。⑵物理稳定性:主要指制剂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如混悬剂中药物颗粒结块、结晶生长,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老化,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等。⑶生物学稳定性:一般指药物制剂由于受微生物的污染,而使产品变质、腐败。(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水解和氧化是药物降解的两个主要途径,其他如异构化、聚合、脱羧等反应,在某些药物中也有发生。一种药物可同时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解途径。表10-1总结了制剂中主要的降解途径及药物举例。表10-1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及典型药物、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药物种类酯类药物举例盐酸普鲁卡因、乙酰水杨酸水解酰胺类酚类氧化氯霉素、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巴比妥类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吗啡、去水吗啡、水杨酸钠维生素C磺胺嘧啶钠、氨基比林、安乃近、盐酸氯丙嗪氨苄青霉素(聚合后易诱发过敏)左旋肾上腺素、毛果芸香碱、维生素A烯醇类其他聚合异构化脱羧对氨基水杨酸钠、普鲁卡因1.水解反应:属于这类降解的药物主要有酯类(含内酯)、酰胺类(含内酰胺)等。水解反应规律符合一级或伪一级反应。⑴酯类药物:盐酸普鲁卡因、乙酰水杨酸为代表药物。⑵酰胺类药物:氯霉素、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巴比妥类为代表药物。2.氧化反应:药物的氧化作用与其化学结构有关,酚类、烯醇类、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药物较易发生氧化反应。一般为自氧化反应(链反应过程)响因素较多,如:光、氧、金属离子等。⑴酚类: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吗啡、去水吗啡、水杨酸钠⑵烯醇类:维生素C⑶其它类:磺胺嘧啶钠、氨基比林、安乃近、盐酸氯丙嗪3.其他降解途径⑴异构化:异构化一般分光学异构化和几何异构化。通常药物异构化后,生理活性降低甚至没有活性。如肾上腺素、毛果芸香碱、维生素⑵聚合:氨苄青霉素(聚合后易诱发过敏)。⑶脱羧:对氨基水杨酸钠二、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可以分为处方因素与外界因素两个方面,如表10-2所示。表10-2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影A等。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稳定化方法pH值水解反应,确定pHm氧化反应,较低pH处方因素广义酸碱催化选择没有催化作用的缓冲体系,或降低缓冲溶液的浓度溶剂的极性采用介电常数低的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正确选择表面活性剂考虑赋形剂对药物稳定的影响温度光线空气中氧的作用控制生产、贮存环境的温度生产、包装、贮存避光处方中加抗氧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