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读劝学心得体会VIP免费

2024年读劝学心得体会_第1页
1/9
2024年读劝学心得体会_第2页
2/9
2024年读劝学心得体会_第3页
3/9
读劝学心得体会根据我区“清新从政文化建设活动”要求,近期研读了“读书思德”经典美文12篇。现在,我就荀子的《劝学》一文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劝学》一文深入浅出,通过生动的事例和比喻,阐述了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道理,对于我们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学不可以已”。学习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党的十六大将“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要“建设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通过读书学习,及时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才能很好地开创新局面、铸就新辉煌、实现新发展。学习是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名识,非学无以立德。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学习。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凡是注重学习的人,往往情趣高雅,对待问题,处理问题也显得得体周到,与之交流中能有所提升。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干部只有坚持读书学习、读好书学习好,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我们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去了解、去认识;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需要我们去把握、去解决。我们更应增强读书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常思能力不足,常怀本领恐慌,常找学习差距。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为做好工作提供保障。学习的方法——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正确认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关系。实践出真知,工作是学习的一种途径,很多工作上的事情都是在工作中学会的。同时,还要把学习引入生活,让生活的过程成为学习的过程,从而既让生活充满情趣,又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成为人的生活方式,就像吃饭一样,每餐必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落后于时代。要注重知识积累。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许多人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也发生了变化,想第1页共9页要“速成”,认为点滴的知识不起眼、不重要,妄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这种对待学习的态度是错误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鸿学大儒,他们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应把握住任何一个积累知识的机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学习的态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人贵有志,学贵有恒,持之以恒的治学态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白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已家喻户晓,毛泽东同志结合自身实践,用这样一幅对联来勉励自己:“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讲的就是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需要有一股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吃苦精神。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抱定一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才能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高峰。事实证明,惟有持之以恒,才是学习、读书的正确途径,正如荀子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第二篇:读《劝学》有感积累与敬畏——读《劝学》有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读了荀子的这番话,我们会想到什么。一个人的美德是靠积累善行而形成的。一个人如果长期地积累善行,那么他就能形成君子乃至圣人的思维,就能成就伟大的人格。由此,我想到了对知识美德的积累问题和对圣人君子的敬畏问题。我们普通人不能成为圣人,是因为我们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还因为中国人心存对圣人的敬畏之心。司马迁在《孔子世家》里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意思是说,孔子的德行如同高山、大道,一般的人不能达到他的高度与广度,但他能导引我们向往他。孔子以后两千五百多年,中国只出了一个孟子,被称为“亚圣”的。其实“圣人”之称,是世世代代人们出于对圣人第2页共9页的推崇与敬畏。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如果没有对圣人的敬畏之心,我们这个社会将会变得黯淡无光。早在1998年1月巴黎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诺贝尔奖获得者宣言:“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年读劝学心得体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