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一“顺乎世界之潮流”7.(2013浙江学考,32,2分)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C.《变法通议》D.《天演论》答案B根据材料中“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可知指的是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主张。B项正确。8.(2009浙江文综,18,4分)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答案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因此应选择C。9.(2012浙江文综,38,7分)(节选)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7分)答案(3)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翻译《天演论》;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解析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不难判断出此人应为康有为,第二小问亦可迎刃而解,第三小问主要结合严复的《天演论》及其思想进行论述。12.(2017上海单科,12,2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西学为用”意为采用西方军事科技,“中学为体”是指()A.以中国文化为本位B.以中国文化为辅助C.以中国文化为手段D.以中国文化为形式答案A“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故“中学为体”指以中国文化为本位,选A项。13.(2013安徽文综,13,4分)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A题干材料中“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说明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启发民众的智慧和觉悟,故A项正确。B、C两项都不是材料反映的主题,故可排除。D项表述本身错误,戊戌变法并不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评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做出合理解读的能力,难度中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本题易错选C,主要原因是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而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14.(2013大纲全国,19,4分)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答案D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中主张向西方学习,在知识分子中影响极大,这表明洋务派的思想与维新派的思想有共同之处,D项正确。张之洞的这一做法不能证明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也不能反映出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A、C两项错误。B项显然与主题不符。本题选D项。15.(2014福建文综,38,20分)(节选)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