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大理论成果使中国人醒过来了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㈠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㈡新三民主义的提出㈠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⒈提出•⒉内容及含义•⒊评价“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孙中山《上李傅相书》(1894年6月)1896年断发后的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简称三民主义。⒈提出(一)驱除鞑虏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四)平均地权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内容对应的同盟会纲领具体主张(含义)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驱除鞑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平均地权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定全国地价,增涨地价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前提前提核心核心补充和补充和发展发展⒉内容及含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中国前途》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不必管他……兄弟最信仰的是定地价的办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请回答:•⒈据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⒉据材料分析孙中山要解决什么社会的土地问题?从根本上要解决什么矛盾?•⒊在解决土地问题上,孙中山反对什么?•⒋民生主义能否满足农民的基本要求?试评价它的局限性。如何评价三民主义?⑴进步性:•①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性质)。•②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③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⑵局限性: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反帝的口号,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因此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材料一: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材料二:“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