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古典诗歌鉴赏2017年高考一、【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释:【1】树杪:树梢。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答案】15.C16.B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解析】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C“”“”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结合地理位置分析。【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有借(触)景抒情、寓(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借景抒情是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叫移情入景。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分别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较。抒“”“”发情感主要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类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中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二、【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①迮:狭窄。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答案】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11“”“”.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解析】10“‘’”.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这是针对诗歌情感设题。诗歌的情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情感,二是产生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