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事故的非技术对策事故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多,主要集中在严重的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管理不严。习惯性违章是生产安全的最大隐患,管理不严是生产安全的最大漏洞。“大事”要重视,“小事”也要重视唐代诗人杜荀鹤有一首七绝:“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讲了一个道理,即处在急流险滩反倒安全,那是因为人们比较小心;而在水流平缓之处却常有事出,其原因是人的麻痹和松懈。简单地说,就是只要小心谨慎,就不会出事故;而麻痹大意,就容易出事故。在我们电力系统中,生产、基建、农电和多经系统中不安全因素相对多些,按常理应该多出责任事故,但实际上,在生产、基建、农电和多经系统中由于重视安全,反倒很少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相反,在不安全因素相对少些的地方,由于对安全重视不够,反而会因为误操作而出恶性事故。在电网供需矛盾突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的难度陡增的形势下,由于重视安全,能够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生活用电的需求。但是,在电网供需矛盾缓和时,往往易出事故。在有些单位,其工作量不是最大,工作环境也不是最差,相对而言是不应该发生责任事故的;但恰恰相反,这些单位连续几年都有责任事故发生。这些教训告诉人们,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事大事小,都要重视安全。安全不安全,决策是关键一个懂得电力生产的决策者,他一定会重视一线生产的安全,能动员和带领全体职工团结一致,不遗余力的为生产安全目标而奋斗。他不会只顾经济,一味强调效益,不考虑安全。他也一定能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事故。在生产安全上,单位决策者一定要舍得投入,这种投入不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这种投入往往是对决策者的考验,因为许多用于安全的投入不能立即看到回报。其实,回报一定会有的,因为它使安全成为一种常态,隐形于日常工作之中;它让我们习以为常,让我们由于司空见惯反而对它的存在不敏感,对它视而不见,这一长期被我们忽视的回报就是安全。当然,在生产安全上舍不得投入也一定会有回报,有时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得到,那就第1页共4页是事故……如果现在有若干事情需要决策者抉择,是把“生产精英”留在生产一线保安全。还是派出去“当劳务”赚大钱。这实际上是对两种可能的“回报”的选择。由此可见,安全不安全,决策是关键。重视非技术安全素质的培养某厂有一台机组大修,完工时汽机班发现有一把扳子丢了,丢扳子的检修工找了许多地方都没找到,他就报告班长。班长叫大家一块找,仍没找到。后来汽机班长就告知电气班长,请他在发电机的机壳里找;电气班长叫上电机检修工,一起在发电机的机壳里找,由于他俩只是随便找了找,也没找到,这件事最后就不了了之。结果这台发电机和汽轮机重新投入运行后,发电机接地保护就动作了,引起跳闸。事后打开发电机机盖一看,发现发电机定子铁心烧了一个大窟窿。从这件事上我们看出不是技术和设备原因,也不是运行工人操作不当,而且规章制度也都有,其实质就是检修人员的安全责任心问题。例如汽机检修工,也许他平常遇事就满不在乎,或在检修时心不在焉,扳子用完了,搁在哪放在哪,全忘了,也不去好好回忆。而汽机班长,责任心也不强,找着就找着,找不着了就叫别人去找,找得到找不到都无所谓,这说明这位班长的工作责任心和安全意识都太差。电气班长,有点事不关己,尽管也叫人去找了,但没有把这件事当成一回事,找不着也就算了。而电机检修工,可能有点逆反心理,你们的事,凭什么叫我去找。某运行班交班前,调度的操作命令没有执行完。该班班长考虑到马上就要交班,剩下的操作干脆留给了下一个班,我这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接班的刚上班就有操作,而且是最后一两步操作,这无疑增大了事故的几率。而有的班长就不这么想,调度令没执行完就不交班。班长认为,我们班对情况比较熟悉,我们宁可晚下班,也要把操作全部做完,这样有利于安全,为下一个班创造方便条件。这两种态度就是两种道德标准,体现了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观念、心态和意识,是职工在安全方面认同、并在实际处理各种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是非标准、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