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上《金鱼》参考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过程与方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育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教学难点同学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学准备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教学过程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老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同学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同学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老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关注:同学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沟通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老师根据同学的沟通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同学观察并记录。老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关注:同学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育“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回顾维恩图的用处。同学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关注:同学比较的信息的多寡。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同学继续观察,猎取更多信息。注意平常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附送:学校科学三年级上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上《金鱼》备课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如何培育同学观察、记录、描述的能力”为主题展开。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主题,在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时选择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本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关注同学已有经验“同学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充分了解同学的已有经验,再针对地进行教学设计。本课在教学之前了解了同学对金鱼的认识以及他们的记录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教学设计。(2)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这就要求科学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同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同学主动积极的学习。在教学设计时,通过每个活动后生成的这些新问题“我们见过什么样子的金鱼?——金鱼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在游动中鳍的作用?”,激发同学主动参加的积极性。教材分析本课是学校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单元最后一个着重认识小动物,教材安排四次认识小动物的个体,是因为动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才能概括动物的共同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又能增强同学对动物的感性经验,丰富同学的直接认识。从本单元涉及的四种动物来说,金鱼是水生动物,代表了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一类动物,这有利于扩展同学的视野。本课的重点并不是饲养金鱼,而是通过观察金鱼的外形,了解金鱼的身体结构,认识到鱼类有着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教材涉及四个活动:观察金鱼的形态结构;观察金鱼的吃食;观察金鱼的呼吸;比较蚂蚁和金鱼的相同和不同。因为课堂的时间有限,为了给同学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活动,我对教学活动做了一些删减。本课的重点活动订为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鱼身体的外部形态,知道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其他活动同学可以在课下饲养金鱼的过程中继续观察讨论。学情分析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育同学的科学观察能力,通过这一册的教学,要形成同学基本的观察能力。本课是继《植物》单元后《动物》单元的第六课,在前面的活动中,同学已经了解我们要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是指同学用感官去观察事物,观察要有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