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地理信息技术【考点精要】1.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1)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所示:(2)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正确掌握区域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区域地理特征。其中区域自然环境条件是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突破口,如下图所示: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发展阶段发展状况农业区工业区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低,生产、生活构成和方式单一以耕作业为主,发展缓慢,分布范围小资源开发规模小,工业结构简单,工业部门少成长阶段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生耕作面积扩大,农业生产类型增多资源开发规模加大,区域内工业结构日趋复杂活范围和方式扩大转型阶段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开始意识到人地之间的矛盾产生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生产能力下降产生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区域经济衰败、萎缩再生阶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谋求人地和谐发展注重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发展清洁生产,降低消耗,减少排放,避免污染3.区域差异比较的一般思路比较法是区域地理学习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比较区域差异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进行。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图所示:但区域的比较不要面面俱到,而要先找到最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要素。比较区域差异的目的在于找出区域典型要素,理解主要特征,探求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措施。4.“3S”技术手段的选取(1)“点”与“面”判断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2)“想”与“看”区分RS、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做题时要认真审清题目,提炼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如“某山区森林火灾发生后,扑救工作动用了卫星监测定位,并运用计算机软件对火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报”这一事件中使用卫星监测是RS技术的应用,卫星定位则是GPS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处理预报信息则是GIS技术的应用。“3S”技术之间的联系可以简单地用下图表示:巧点妙拨区域图的判读1.明确主题,看图名,弄清是什么图。2.区域定位:依据经纬度、区域轮廓、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景观等定位方法,确定区域位置,描述其位置特征,如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等。(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区域范围,确定一个具体地点)。(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根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判断区域。②山河位置:根据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判断区域。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判断区域。④交通地理位置:根据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运输网中线、点的分布判断区域。3.分析区域特征:根据所确定的区域及图中信息提炼出构成该区域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的特征,分析特征的成因及其对其他要素的影响。其一般方法:(1)通过对图中等高线、河流流向、等温线的判读,或者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2)通过经纬度与海陆位置,结合气候分布一般规律,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3)在了解该区域的地形、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判断该区域的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4)通过对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