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党史教育理念探析摘要。党内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因素,是价值导向的宏观表现,体现了政治思想在大众心理层面上的认知。从历史文脉角度看,陈嘉庚的党史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价值研究意义。加强党史教育不仅是政治建设,还是一种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文化自信时代维度下,为应对实际问题的需求,必须培育党内政治文化,不断扩大党内政治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将党的政治文化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的层面。关键词:文化自信;党史教育;党内政治文化一、文化自信的内涵诠释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时代理念,对自身文化改革发展的坚定信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中,文化建设已成为渗透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党中央不仅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还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篇章。在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有民族优秀文化的坚定自信。积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文化的新要求,需要培育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培育文化自信的方向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为文化自信奠定更扎实的基础,使民族文化自信不断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四个自信中,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并进一步指出了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有: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国家竞争力中最核心的是文化。文化越强大,越能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只有坚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拓宽文化发展的空间。[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创造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从井冈山精神到长征精神,从延安精神到西柏坡精神第1页共5页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成果,都值得我们发扬光大,自信自豪。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够使中华民族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攻坚克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3]这种自豪和自信一直延续到今天,文化越自信,越有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就越强。即使三百年前我们的国家遭受内忧外患,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人民颠沛流离,但因为有这种文化自信,我们依然坚信民族前途充满希望。这种自信和对民族前途的希望把全球华人紧紧凝聚在了一起。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源泉,应坚定文化自信,为民族发展注入新动力。二、陈嘉庚党史教育理念的时代诉求陈嘉庚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及教育家。陈嘉庚先生赤诚爱国,身在海外仍回国探望,心系祖国,倾资兴办教育等公益事业来回报祖国。他致力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促进海外侨胞的爱国统一,支持祖国建设发挥榜样作用。他不仅为教育事业而贡献力量,还宣扬其重要的教育思想。他主张应全面发展并高度重视文化教育。随着公民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公民的精神文化素质却相对落后,教育程度还不尽如人意。在当今时代,教育的高度决定了教育者的质量,教育需要理想,因为教育是一个百年的计划,它关乎未来发展。特别是党史教育部分,应以史为鉴,积极引导干部思想教育,建立政治廉洁、治理有效的阳光政府。回顾历史,当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接受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不同接待后,他认为国民党政府会被击败,而共产党人会成为胜利者。[4]1940年陈嘉庚访问延安的经验,对我们有深刻的启示教训:我们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深化党史教育理念,使党员干部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作为一个文明悠久的国家,中国对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有着自醒的状态,对其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认识。党史教育重要的方面是培育党内政治文化。对于政党来说,政治文化是体现在党内成员对于政治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