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独特的古代著作,包含历史、地理、民族、神话、宗教、生物、水利、矿产、医学等诸方面。•《山海经》的性质,历代说法不尽相同。清《四库全书》把此书列入小说类。近代鲁迅认为此书是巫术、方士之书。•而大多数论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经》地理价值最高。识记与理解: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阿长()诘问()疮疤()震惊()惧惮()憎恶()粗拙()惶急()絮说()xùchuāngchángzēnghuángzhuózhèndànjié阿长•阿长(?——1899),后来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角风,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请学生看书谈谈长妈妈的外貌特征及来历1.她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地位低下。2.她睡觉时总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长妈妈睡相不好,是一个粗人)3.她“常喜欢切切察察”——喜欢饶舌多事。4.她“逼”着我吃福桔——长妈妈有着太多的繁文缛节。5.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长妈妈是无知而又淳朴的。6.她给我买来《山海经》——长妈妈是一个真诚,善良,关心孩子,尽可能帮助孩子的好人。2.选词填空:(l)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2)这(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也、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基本、完全、全部)消灭了。3.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指出下列各旬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1)她生得黄胖而矮。()(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二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4.判断正误(1)《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出自这本集子。()(2)文中的“我”表示的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并非真的是指少年鲁迅。()(3)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4)从题目〈阿长与山海经》可知,课文详写的是阿长买《山海经》送“我”这一件事,其余的都是略写。()对错错对重点与难点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散文的“神不散”说的是:主题集中。写散文时要放得开,但是要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约,所以还得收得拢。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全篇的层次结构和理解全篇思想内容。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初读本文,概括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1、阿长这个称呼的由来2、“切切察察”的毛病3、摆成“大”字的睡相4、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5、“长毛”的往事6、给我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问题研究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中我对长妈妈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