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领导职务干部研究思考近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贵州赫章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在干部队伍中的比重逐步增大,如何更好地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作用,是摆在县委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切实发挥好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促进作用,县委根据中央、省、地的有关政策,积极探索,认真研究,不断推进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的理科学化和制度化。一、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现状贵州XX县区现有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292人,占全县乡科级干部总数的29%;其中正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86人,副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206人。全县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的平均年龄为49.6岁,其中35岁及以下20人,占6.8%;36-40岁26人,占8.9%;41-50岁71人,占24.3%;51岁以上175人,占60%。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中具有大学学历32人,占11%;大专学历84人,占28.7%;中专68人,占23.3%;高中及以下学历108人,占37%。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新提拔担任。该类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扎实,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长期任劳任怨,具备了提任上一级领导职务的条件,但又受领导职数的限制,不能提任领导职务,而提任非领导职务,先享受级别,条件成熟后再提拔担任实职领导干部;或是在同一岗位上工作时间长,为单位和集体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组织上为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拔其担任非领导职务,2007年以来,共有47名优秀的干部被提拨到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岗位上。二是从实职领导职务改任。由于年龄、任职年限、班子配备、结构需要等方面原因从领导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二、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的做法及成效(一)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一是规范非领导职务设置。按照《XX省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实施办法》、中共毕节地委组织部、XX市人事局《关于做好地、县机关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审批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和要求,贵第1页共5页州赫章对县直党的机关、县人大机关、县政协机关、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工商业联合会、县直行政机关等七大类机关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进行了规范设置。二是加强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乡科级非领导职务管理的规定》,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任职资格和条件、管理内容和方式、实施方法和步骤,将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纳入县委管理的干部体制内,使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是建立跟踪督查工作制度。为了切实落实好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县委组织部建立了跟踪督查工作制度,组成督查组深入各部门(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与部门(单位)领导交流意见、与非领导职务干部进行沟通等方式,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出勤情况、职责分工等进行督查,并收集整理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制度。(二)注重绩效,强化考核。为了科学考核和评价非领导职务干部,县委将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纳入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建立了实绩考核五大体系,促进非领导职务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一是对实绩考核分类管理。根据职能不同把实绩考核与单位职能和非领导职务干部职权职责有机结合,解决了权责和考核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提高了实绩考核的针对性。二是规范指标设置。实绩考核分工作目标和社会公认评估两组指标。社会公认评估指标包括人民群众满意度、领导满意度和单位机关或系统内干部职工满意度,使指标设置更具有科学合理性。三是规范民主测评。在社会公认评估中,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和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社会公认评估情况由县级领导、乡镇及有关县直部门党政正职、机关系统内干部职工和单位所辖村级组织、学校、企业负责人进行评估。规范社会公认评估,进一步扩大了群众参与实绩考核的覆盖面,增加透明度。四是考核结果定性量化。在实绩考核工作中,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每一项工作任务和测评都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量化分数,克服了定性不准确的问题。五是考核结果运用。实绩考核结果作为对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及非领导职务干部调整和选拔任用、职务升降、奖励惩处、教育培训、调整级别和工资的重要依据。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