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保护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由风景游览区和风景复育区组成,具体范围和界线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总体规划确定。风景游览区包括祝融峰景区、磨镜台景区、忠烈祠景区、藏经殿景区、禹王城景区、五岳溪景区、水帘洞景区、卧虎潭景区、方广寺景区、芷观溪景区、古镇景区,其中祝融峰景区、磨镜台景区、忠烈祠景区、藏经殿景区、禹王城景区为核心景区。风景复育区是指风景名胜区内除风景游览区以外的用于景观恢复和生态培育的区域。风景名胜区内的景观单元按照保护等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保护景观单元,景观单元的具体名录由XX县区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条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严格保护、科学规划、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第四条XX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应当每年向XX县区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和XX市人民政府报告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情况。第五条省人民政府、XX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的监督管理。第六条对在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保护第七条XX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并按照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上报审批。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是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改变;确需改变的,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办理。第1页共7页第八条XX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向社会公布,并设立界碑。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出让或者变相出让南岳衡山风景名胜资源及景区内土地。第十条严格保护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古建筑、古园林、古墓葬、古遗址、碑碣石刻、历史遗迹。对南岳大庙等古建筑,应当建立档案,划定保护范围和外围控制地带,作出标志说明,制定避雷、防火、防蛀等保护措施;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拆除或者改动。对禹王碑等碑碣石刻,应当建立档案,设置防护栏和标示牌,并采取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第十一条XX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植被保护,开展植树造林,进行林相改造,并做好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对方广寺、广济寺、龙池、上封寺等地的原始次生林,应当设置防护栏,禁止除经XX县区人民政府批准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外的其他人员进入。对风景名胜区内的古树名木,应当建立档案,挂牌保护;对游路两侧及游览景点内的古树名木应当设置防护栏,禁止攀爬、刻划、折采、砍伐。第十二条XX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保护,对水库、古镇溪流定期进行清理和疏浚。第十三条XX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严格保护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在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有环境保护措施,污染物的排放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有地方标准的,应当符合地方标准。第十四条在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经依法批准。其中,第(一)项、第第2页共7页(四)项、第(七)项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他各项由XX县区人民政府批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批准的,从其规定:(一)新建摩崖石刻、碑碣;(二)修缮文物,拓印碑碣、石刻;(三)拍摄电影、电视、制作、安装广告;(四)开展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五)临时占用、挖掘道路,建护坡、硬化地面或者其他改变地形地貌的行为;(六)采伐、移植、修剪林木,挖掘树桩(根),采集种子、药材等林副产品和动植物标本;(七)填堵自然水系或者截流取水。第十五条禁止在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内从事下列活动:(一)设立造纸、制革、化工、采矿、冶炼、印染、炼油、电镀、酿造、制药及其他污染环境的企业;(二)储存有毒物品;(三)设立开发区、度假区;(四)开山、采石;(五)采伐、损毁珍稀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