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经济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的调研报告根据XX市委组织部的部署和市农业局、余杭区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于2005年7月到余杭区余杭镇中南村任指导员。在余杭镇党委和中南村“三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我按照指导员工作的六项责职开展工作的同时,着重对中南村农民的经济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和走访农户,了解了中南村农民的经济结构、收支状况和所盼所想,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提出了建议。余杭镇中南村位于东苕溪上游、南湖北岸,临近余彭公路、余永公路,水陆交通便捷。地形属丘陵河谷平原,土壤肥沃,温光良好,空气洁净,被省农业厅确定为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全村共有七个村民小组,2004年耕地面积1254亩,总户数394户,总人口1224人,人均收入8098元。历史上因杨毕案中的准堤庵、燕子洞被人们熟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水稻高产而闻名,今天又因南湖开发倍受关注,是一个在余杭镇西很有发展前途的城郊结合村。一、十年来农村经济基础的新变化与十年前的1994年相比,2004年全村总户数增长比例为7.1%,大于总人口的增长比例(4.1%),说明农村户型(每户的人口数)在缩小。一般一户农户有2个劳动力,全村总劳动力为806个,比1994年减少1%,与总人口的正增长比例形成明显的反差,说明有部分青壮年已转移到城市。男女比例从1994年的1:1.18转变为2004年的1:1.14,女多男少的程度略有改变,但还是与一般的报道“农村男多女少”相反。究其原因是外地女青年喜欢嫁到中南村,并且女者寿命比男者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从1994年的1:2.92:1.82转化为2004年的1:2.17:3.33,说明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显著增加,党和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得以体现。全村经济收入已从1994年的3814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19897万元,增长4倍多。2004年各产业经济收入比重的大小依次为工业。。种植业。。餐饮业。。渔第1页共6页业。。牧业。。运输业。。林业,除林业收入比1994年减少外,其他各业比1994年增长11倍至93%(表2)。此外,还有1994年未作统计,而2004年新增的项目:建筑业收入53.5万元、农民外出劳务收入51.9万元,外来人员带走劳务收入337万元,企业各项留利267万元,村集体所得4.4万元,农民经营所得927.1万元。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8098元,比1994年3020元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5078元。在中南村10年经济发展过程中,1994年至1996年为快速发展阶段,人均收入迅速上升;1996年至1998年是调整阶段,经济收入略有回落;1998年至2004年是稳步推进阶段,经济收益稳步增长。二、农民家庭的经济结构及经济收支状况1、农民家庭的经济结构。归纳起来,中南村农民家庭的经济结构主要有四种类型:。。以经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中南村的农业产业主要有水稻、水产、蔬菜和畜牧。全部由个人承包,从业劳动力129人,占全村劳动力的16%。。。以经营企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自1997年村办企业转制后,村内各企业均由个体经营。现所在本村的企业25个,从事管理的劳动力(企业主)50人。占全村劳动力的6%。2004年实现工业产值1.8亿元,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90%,并直接安排村内外劳动力就业260人。。。以经营商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为便于调查分析,这里指的“商业”包括交通运输、建筑、住宿餐饮、信息服务、批发零售等,从业劳动力370人。占全村劳动力的46%。这是近年来兴起的第三产业,经济效益较高,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以务工为主的经济结构。近几年农村青壮年务工依然很多。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比较效益低下的情况下,很多农民选择务工,包括外出务工和在本村工厂务工,从业劳动力257人。占全村劳动力的32%。务工地点以杭州和余杭地区为多。第2页共6页2、农民家庭的经济收支状况就从事的产业而言,农民家庭的收入来源多少依次为工业-商业-农业-务工。但在商业和农业产业内部,各产业间的经济收益差异很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