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分析摘要。在“双一流”背景下,以应用经济学学科为例分析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财经类高校普遍存在应用经济学多建设单位共建的情况,而共建模式存在的弊端较多,阻碍了学科发展。本文拟从学科发展的基本逻辑出发,探讨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模式构建思路,为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模式优化提供建议。关键词:财经类高校;学科组织模式;应用经济学一、以应用经济学为例研究学科组织模式,对当前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经济学是财经类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财经类高校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中央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与北京大学并列排名第2,进入前5%,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及西南财经大学分别位列第6、12、18、6,排名均进入前25%。此外,在“双一流”背景下,应用经济学将成为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的重点。20XX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在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五所财经类高校中,有三所将应用经济学作为拟建设学科。应用经济学是各财经类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也将是目前“双一流”背景下各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的重点,各财经类高校必然会在经费、师资、政策等方面向应用经济学学科倾斜。对于学科建设而言,基层学科组织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具体实施者,任何学科发展规划都将最终落实到各基层学科组织上,而学科组织模式则是联结学校整体学科发展与基层学科组织之间的桥梁。因此,研究应用经济学的学科组织模式对于各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二、应用经济学现有学科组织模式1.多建设单位共建模式在财经类高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由多个建设单位共建的模式比较普遍。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18个,其中目录内二级学科9个,学校自主设置学科9个,涉及18个有招生资格的建设单位。上第1页共5页海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应用经济学学科有6个建设单位共建,西南财经大学有11个建设单位共建。从应用经济学建设单位在学校学科建设单位总数占比上,应用经济学建设单位占中央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单位总数的75%,其余三所高校的占比分别为40%、55%、35%。在不同的财经类高校,学科共建程度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二级学科的共建上。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18个二级学科中,有10个二级学科属于多个单位共建的情况,产业经济学涉及4个建设单位,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均涉及3个建设单位,另外还有6个二级学科涉及2个建设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的优势学科金融学有4个建设单位,自设的金融工程有2个建设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产业经济学有2个建设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没有二级学科多单位共建的情况。2.少数建设单位共建或单一建设单位模式在应用经济学学科评估排名靠前的综合类大学中,学科建设单位共建的情况比较少。例如,在第3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1的中国人民大学,共有26个教学单位(23个学院,3个研究院),其中应用经济学的建设单位主要有5个,占其建设单位总数的19%。而在更加综合性的大学,学科建设单位共建情况更少。例如,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主要涉及经济学院和国家发展研究院两个建设单位(不包括跨学科学院),占其建设单位总数的不到5%;在五道口金融学院并入清华大学以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单独建设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当然,这与综合类大学学校规模大、学科门类广有关。三、多单位共建模式对于财经类高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第一,从学校规模而言,财经类大学普遍规模较小,涉及学科门类较少,而各校学科建设单位总数普遍在20个左右,因此财经类高校往往按照应用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设置学院,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均设置金融学院。应用经济学下设9个目录内二级学科,各财经类院校大都又在应用经济学下自主设置多个二级学科,由此形成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多单位共建的现象。第二,从学科内第2页共5页涵和范畴而言,应用经济学学科研究对象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其中产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