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玩观察对象:冯新博实例一:星期一到了,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来到幼儿园,迫不及待要学本领呢!瞧!这些早到的小朋友正在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了起来;而有些小朋友正在看故事书呢,“你看,这只小老虎和他的妈妈在喝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小猫看见一只老鼠,他非常生气,‘喵、喵、喵’大叫起来……”“你看啊,我这个故事多有趣啊!”孩子们开心的说着、笑着、玩着。可是,冯新博却一脸的不开心,一会儿玩玩具,一会儿拿故事书,没几下功夫就都拿回去了,只是坐在小椅子上看着其他孩子,心里也不知到想什么。我走上前去,摸摸他的头,“冯新博,这么好看的故事书,还有这么多的玩具,你怎么就不玩了呢?”孩子也没说什么,只是一脸的紧张,轻轻的说:“我不想玩!”实例二:下午该是玩区角的时候了,孩子们显得特别开心,不一会儿功夫就选好自己喜欢的区角里去玩了。在玩的时候,孩子们表现非常好,没有出现“大喊大闹或是抢玩具”的情况,为此,我也表扬了各个区角里玩的小朋友,孩子们得到表扬后都非常高兴,玩的更加起劲了。听,多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玩吧。”“我能跟你换一下吗?”“我来说你来猜吧,好吗?”多么优秀的孩子,我被孩子们的情绪所感染了,也“成为”了他们其中的一份子,我笑了,孩子们也笑了。“砰——”只听冯新博说:“你怎么这样?我不玩了!”随手把手上拿着的积木撒满一地,便头也不回走出了区角。分析:冯新博是一个文静、比较少说话的孩子,属于那种“成熟”有自己的想法与“作风”的这样一个男孩子。在小班或是在中班上学期的时候,都没有出现过以上的这种现象,也就是在这段时间表现的尤为突出,做什么事情都比较被动,积极性不高。像实例二中说到,冯新博丢下这样一句话:“你怎么这样?我不玩了!”光看表面这句话的意思好象是在责怪别人,‘说好了这样,你没有做到。’表现的很生气、很愤怒。后来在了解当中,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本来这个玩具是冯新博自己先看中的,想要过去拿,却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他想要玩但是被小朋友拒绝了,所以才变的那么冲动,把玩具都扔在地上。从中也可以看出,孩子还不会用好听的语言去跟小朋友交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且孩子很容易激动发脾气,做事很快就放弃没有很好的坚持性,从而也导致了孩子“我不玩”的说法。再如实例一我们不难看出,冯新博其实是一个不善于交际的小朋友,他不知到该怎样跟同伴交流,也不知到遇到什么事情该如何用语言来更好的表达,让其他小朋友明白,每当这时候他都会表现的非常独立、很要强,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久而久之,孩子们都不会再想到他,和他一起玩了,这样一来,孩子就变的“不爱玩、不想玩”了,好像对什么都失去兴趣了。在其他活动中,我也发现,孩子一直抱着“不想玩、不要玩”的这个态度,到最后就变成“不会玩”了。教育策略:1.首先与家长沟通,在家里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可以帮助家长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培养孩子,不要任何事情都无条件的满足。2.让一些善于交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与冯新博多在一起玩,利用同伴间的教育让他学会怎么与别人交往。不管怎样,作为老师的我,更应该去关心、呵护孩子,让孩子每天开开心心,快乐的成长,同时我也要自我反思:“我让孩子学到了什么?”“孩子到底有没有进步?”相信在以后的教育引导下,冯新博会变的更加大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