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一、教学案例:导入:出示照片。师:看图,春节,有不少同学拿着旅行箱去旅行或过年回老家。假如门前有台阶,还有斜坡。当你往上搬旅行箱时,会选哪一条路?为什么?斜坡的这个优点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同学进行激烈的小组讨论:同学1:我认为我人选择有台阶的,因为……同学2:我不会选择有台阶的,我会选择斜坡,我认为……同学3:我认为斜坡……同学4……今日我们一起探究探究(板书:斜坡的启示)像斜坡这样一头低一头高,有一定坡度的面叫斜面,是简单机械。(板书:斜面)二、案例分析:同学的主动提问能力是指同学自主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表现为同学敢问、乐问、会问、善问和多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它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自主性。表现为同学针对教材知识和社会实际,通过自学、讨论、思考自主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呈现出强烈的学习主体性特质;二是能动性。表现为同学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发觉问题、提出问题。使学习从被动汲取进展到主动探究;三是探究性。问是人的天性,通过问能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本身就是一种探究。而在本课教学中,老师直接将问题抛给同学,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对同学自主探究的精神培育没有好处。老师应该用“一般的问题”诱导出同学的“好问题”,还要使同学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才能更好地提出问题,并进行训练,使同学明白提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好问题”。2024年6月25日附送:2024-2024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斜坡的启示》教学案例执教:锦园学校张冰智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2、能够就斜面坡度与用力大小的关系做出假设并探究可能的答案。知识与技能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2、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楔形的功能及作用;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发觉斜面可以省力,并通过实验发觉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难点:理解螺旋和s形是斜面的变形。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实验用的小车、塑料板、支架、测力器、试验表格。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设计(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1、师:今日一上课,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让老师看看谁的眼睛亮。这个游戏的名称叫《大家来找茬》。PPT展示图片,谁发觉了它们的不同之处。2、生:下图多了一个斜坡。3、师:斜坡,也就是斜面。(板书)4、师:假如老师想把摩托车停放在车棚,你会建议我从那边上呢?为什么呢?5、生:从下图,斜面上去,因为那可以省力。【激发同学兴趣,直接导入主题】(二)、探究斜面是否可以省力。1、师:使用斜面把重物拉上去或推上去真的可以省力嘛?这些只是我们感觉,该怎么样才能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2、同学回答,引导同学利用实验来证明。3、师:在实验之前,我们首先要搭建一个斜面,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怎么样的面就是斜面呢?(出示一块塑料板,请一个同学上来摆出一个斜面)4、师:一块平面,像这样一高一低放置,就是斜面。5、师:等一下同学们可以利用自己身边的书本,铅笔盒等,搭建一个斜面。6、师:现在我们斜面有了,接下来,又该怎么做呢?好,现在小组讨论下,利用材料篮里的材料,你们将如何设计实验呢?7、同学讨论,并将设计方案画在记录纸上,并展示。8、老师引导,并出示示意图。问:单单测量拉物体上斜面的力,就可以说明它可以省力了吗?我们还需要测量什么来比较呢?9、引导同学知道还要测量小车的重量,并完善实验方案。10、复习测力器的使用方法。11、老师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并以PPT展示。注意事项:第一、在使用测力器前,看一看指针是否对准0刻度。第二、用测力器测量小车拉力时,要顺着小车的运动方向,慢慢拉动。第三、测量过程中,看清楚指针所指的刻度。第四、将测量到的数据记录在记录表中,做完实验后做好并举手。12、同学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老师记录下数据。13、小结。使用斜面把重物拉上去或推上去真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