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走进心灵,师爱无痕》有感长沙县春华镇中心小学施杨经过一段时间的国培学习,特别是网上视频学习以及与专家老师的交流,像看了天津二十一中的王威老师的《走进心灵,师爱无痕》更是收获颇丰,王老师注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无私的爱心,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探索符合新时期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途径。由此我也想起了我几年前的一个学生。这是我2012年担任六年级班主任时的一个真实故事,李某,女,一直在我们班上,人较文静,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但六年级第一学期发现她同学关系一般,总怀疑同学在她背后说她坏话,多愁善感,因此闷闷不乐,时常会哭泣,不太爱说话。先找和她同学了解了一些情况,好像她父母关系不太好,我利于一个晚上的时间,先讲了我以前学生也有父母关系不太好的,甚至父母离异的,我说你父母至少还在一起,最后她打开心扉,向我讲了一些她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有大男子主义,不信任她母亲,夫妻俩经常吵得不可开交。这一年来,两个人经常闹矛盾,她母亲又常常在女儿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女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在背后议论自己,有时甚至把自己反锁在家里,逃避别人。由于家庭的原因,使她感到孤立无助、焦虑不安,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的她如果不能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帮助,消极的心理状态就会愈发严重,长此下去,可能就会导致心理变态,甚至精神疾病而毁了一生。我觉得到造成她心里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通过家访,和她母亲沟通,也多次电话与她父亲沟通,建议多为孩子的成长着想,尽量少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不是,不在小孩面前争吵,以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孩子的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步入了正常的学习轨道。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为人师者应深切体会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用爱心接纳他们,抓住教育的时机,有情有理有力有度。学生特别需要我们那慈祥温和的笑容,文雅亲切的话语,善解人意的目光。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特别是像李某这样多愁善感的女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和爱护。所以,我经常在上课时投给她鼓励的眼神,在她作业完成得好时表扬她,在她不开心的时候陪她聊天,让她能时时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我还私下和其他任课老师交谈,把她的情况告知他们,让其他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多关心她,帮助她,鼓励她,在她取得点滴进步时及时表扬她。渐渐地,她爱上了学习,上课时总是很认真听,成绩进步了,人也变得自信多了。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