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机制创新改革工作计划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党的大、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会,区委三届六次全会决定,市、区“两会”和经济工作会及财政工作会精神,以“135目标任务为总纲,以“500亿”和“50亿财政”阶段性要求为目标,以促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为主线,以对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抓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人为本,着力支持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加大力度,着力促进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勇于创新,着力完善财税体制机制;依法理财,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和公共财政阳光。二、奋斗目标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19亿元,增长25%;其中,税收收入(地方口径)实现7.72亿元,增长20%;实现非税收入(不含基金)3.47亿元,增长3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27.77亿元,增长10.57%。当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同时,在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新成绩。三、主要措施(一)充分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职能作用,为“500亿”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继续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加强财政、金融政策研究。1.1加强财政政策研究。起草、印发《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强向上争取支持力度的通知》,并抓好落实。1.2加强金融政策研究。起草、印发《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做好对接国办发126号相关工作的通知》,并抓好落实2.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2.1紧紧抓住中央、市财政加大投入的契机,搭建横向合第1页共9页作、部门协作平台,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最大化2.2顺应市财政提前下达财政转移支付控制数的改革措施,争取最终下达指标远超控制数;顺应市财政部分专项资金招标投放方式的改革,协同增强项目准备的超前性、可行性,抢占争取资金的主动权;对接市对“两翼”区县的财政支持政策2.3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改革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比例,撬动更多社会投资。3.促进资金融合,推进项目捆绑。3.1整合各级财政产业发展资金。整合农业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救灾、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扶持柑桔、烟叶、生猪、榨菜、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做好各项农业综合直补工作。围绕“工业强区”战略,整合产业发展资金、移民后扶资金、结构调整资金、粮改资金、外贸发展资金,支持五大特色产业和商贸流通的发展,支持节能减排、新型工业化、科技成果转化等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3.2进一步树立资金成本意识,加快各种支持企业发展资金的拨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周转率,促成倍增效应,最大化发挥财政资金的综合效能。4.强力催收政府性债权。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领导批示精神,采取财政扣收、商请主管部门催收、委托律师事务所追收等方式回收企业借款。采取催收、扣收或预算安排逐年消化等方式回收行政事业单位借款5.激励金融支持。5.1积极对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吸水效应”和“杆杠作用”,改革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放大财政资金杆杠比例,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向聚集。5.2打造信贷资金承接平台。完成万富投资公司的组建工作。支持平湖林业投资公司,工业园区的工发公司、农发公司,江南XX县区的江南开发公司等共同承担政府性投融资责任。5.3支持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公司5.4促进政府信用产生倍增效应。实现政府的组织优势和银行的融资优势的互补,把政府性资源与政府性信贷等结合起第2页共9页来,促进“双赢”。5.5试编债务预算。调节各政府性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节奏和偿债期限,落实《偿债资金管理办法》,切实维护政府信用。5.6激励在万金融机构落实国务院办公厅126号《通知》关于“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有关规定,做大金融机构在万新增贷款余额。5.6.1多方筹资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5.6.2建立授信资金风险分担机制。将部分结构调整资金用作对贷差行的息差倒挂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