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的思考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场主体的种类不断丰富,数量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推进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及时掌握市场主体的动态信息,提高企业信用程度,对工商机关促进职能到位,加大日常监管力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全面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一、推进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对于今天市场主体的生存发展来说,除了经营规模、管理、人才等影响因素外,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中最主要的就是诚信。市场主体诚信包括经营信用、资金信用、质量信用和完税信用等诸多内容。从目前全市市场主体信用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假冒产品”、“价格欺诈”、“虚假广告”、“滥收费用”、“买货容易退货难”等方面的信用问题已经显而易见,有的诚信缺失,违规操作,弄虚作假,虚报利润,虚假验资,虚报资金,抽逃出资,偷税漏税,造成不良后果,反映出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场主体对诚信的关注程度不够。缺失诚信己严重影响到市场主体自身的发展和全社会的信用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讲,甚至遏制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在全市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体系,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十分必要。二、市场主体信用缺失的表现形式和危害一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除了企业本身的规模、经营理念外,就是企业的信用问题。信用缺失大大增加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二是由于信用缺失,使得新的更快捷现代化和交易手段和方式得不到发展。三是拖欠贷款、合同纠纷、拖欠民工工资、信用缺失让人不敢投资。影响民间资本的启动,也让一些企业遭受了重大损失,让一些具有重大发展前景的项目因此而流产。四是信用缺失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本身不讲信用,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也谈不上在市场竞争中以信用第1页共3页取胜的战略思想。三、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体系的措施与对策一是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建立市场主体动态数据库。首先应从源头上抓好治理,既要使市场准入提速,又要保证为市场输入健康守法的主休,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主要记载企业和个体户的登记情况、许可证情况、警示情况、年检情况、商标注册情况、奖励情况、合同管理、消费者投诉情况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检查的情况。还包括破产企业、违法吊销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不良记录;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东的不良记录以及违法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的不良记录。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活动,实施企业信用警示制、公示制等制度,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把诚信建设作为企业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企业内部全面开展,把诚信作为企业和企业家的理念,作为管理者和全体职工追求的目标,把诚实守信思想覆盖到全体员工,覆盖到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和经营行为。同时,加强企业负责人的管理。企业诚信问题与主要负责人的人品、操守、道德直接有关。企业一把手的守纪守法、诚信经营,可以带好一班人,可以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可以给全体员工做好榜样。企业负责人不老实、不诚实,追逐名利,就会把企业引上邪路,就谈不上企业的诚信。因此,加强企业负责人的管理也是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作为社会诚信中的主要载体,必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企业的诚信经营有助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品质,推动社会风气的净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三是要严厉查处买卖合同、装饰装修合同、房屋租赁合同、购销合同、加工承揽合同、涉农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加强对格式合同的管理,提高履约质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全面建立“经济户口”和企业信用档案。作为工商部门要在信用体系建设中不断加大信用监管、信用查处、信用教育和信用评估力度,以“经济户口”为依托,充分发挥第2页共3页“12315”投诉申诉举报中心的作用,全面开展消费维权进市场、进商厦、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五进”活动,建立信用化网络系统,促进信用体系建设。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