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偷税案调研报告一、寻踪觅迹二oo六年六月初,XX县区国税稽查局对XX县区热喷涂原料有限公局等五户连续亏损企业进行解剖检查。检查人员接到检查任务后,首先进行案头审核。XX县区热喷涂原料有限公司2002年2月成立,同年6月投入生产,并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法宝代表人李xx,有过多年的财务工作经历。财务负责人是李xx的侄女,会计专科学校会计专业毕业,从事会计工作3年。该公司生产金属表层防锈、美观用的热喷图原料,主要用于金属网格、护拦隔栏、交通标志等,属于专利产品,销售地主要在本县及周边地区,一期工程建有3条生产线,年满负荷可生产产品1500吨。产值2500万元。2002年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13万元,增值税税负4.2%,无盈利。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581万元,增值税税负4.1%亏损3.53万元。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860万元,增值税税负3.9%,亏损12.81万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872万元,增值税税负3.7%,亏损28.42万元。投入产出率除2002年96.5%以外,其它3年均在93%左右。该企业2002年至2004年都经过县局组织的所得税汇算,未发现有重大的偷税逃税行为。根据征管资料提供的信息,检查人员进行了认真分析。一是从销售渠道看,企业的销售对象基本都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每一笔货物的销售都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申报的总销售额与财务报表一致。但是企业的销售对象所生产的产品属最终产品,一般直接面向消费者或用于属营业税征管范围的道路交通工程。因此,增值税链条在最后环节容易出现裂痕,有不开票收入不记账的可能。二是根据一般经验,专利产品一般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增值税税负在5%以上,而该企业税负从开始的4.2%逐年下降,而产量、销售、亏损却在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奖品下2003年企业还购买了一辆客货车,2004年购买了一辆小汽车,有偷税的嫌疑。三是购进的各种化工原材料质量要求高,进货渠道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虚开、多开进项发票的可能性第1页共6页较小。四是该企业经过三年的所得税汇算检查,企业负责人又具有多年与税务人员打交道的经历,有一定的反检查能力,普通的就账查账的检查方法预计很难见效。鉴于上述分析,检查人员决定因素把检查的重点放在“收入”上,而切入点则从“产品”入手。二、山重水复为了保证检查的有效性,检查人员决定采用调账检查的办法。6月12日检查人员进入企业检查,从财务、仓库保管、车间核算同时搜集资料。所有的资料归集到会议室后,开始紧张的对2006年的资料进行甄别,有疑点的资料就地复印后,原件暂时由企业保管。复印件随同2002年开业至2005年末的财务资料一同封存,在开具调取账簿资料清单并由企业签字认可后,送往稽查局接受检查,会计人员李x一同前往配合检查。查账工作紧张进行,检查人员逐字、逐笔核对每一笔业务。凭证—账簿—报表—各税种申报;材料购进入库—投入生产—产品入库—产品出库—资金回笼;工资—费用—其它各项税前扣除—利润;疑点不时地被提出,财会人员逐一回答并提供证据后又被逐一否定。经过5天的艰苦工作,检查人员翻阅了企业3年半的全部资料,结果只发现一些常规的如产品发出后货款未回笼未及时开票、迟记销售等问题,对账制的完整性和核算的准确性可以说无可挑剔。难道说这户企业真的没有问题。检查人员决定找企业负责人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见面后企业负责人李xx主动深刻检讨迟记销售的问题,此外就是大谈企业如今如何困难。最后信誓旦旦表示企业再难也绝不偷逃国家税款。在谈到投入产出率的变动时,该负责人解释:产品的投入产出率受原材料的质量影响,2002年购进的是进口材料,而2003年以后都是使用的国产材料。这次谈话无功而返。检查人员将检查和谈话的情况向稽查局领导作了汇报,局领导决定集思广益召开案情分析会,对该企业进行一次会诊。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在投入产出率上下功夫,如果投入产出率就应该这么高,那就说明该企业确实就没有偷逃税收的问题。但投入产出率一直是化工企业检查的难点,要攻破这个难第2页共6页点只有向化工方面的专家求教。检查人员将该企业购进的化工原料的各称和规格型号,另外加上其它企业使用的同类型不同品种的化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