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思考【摘要】由于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而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又普遍存在着核心竞争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的问题。文章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明确界定了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措施。【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分析中小企业由于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目前,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已达5200多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30-35万户。上交税收超过全国税收总量的50%,进出口额达到全国总量的60%,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解决了全国75%以上的就业难题。但是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它们普遍存在着一个显著问题就是缺乏竞争力,尤其是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因而,深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对策措施,无疑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核心竞争力”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能力”。他们认为“短期而言,公司的竞争力是由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但长期而言,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起着决定作用”。这一观点的提出,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普遍认可,并引起了企业家的极大重视。第1页共5页一般而言,广义的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企业所特有的核心资源,包括管理、技术、战略策划、组织架构、生产能力、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等很多方面。而狭义的核心竞争力单指形成能够创造独特客户价值的专门技术和技能,企业技术能力是其核心,通过企业自身的战略决策、系统把控、市场营销、组织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的相互整合,促进企业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国中小企业缺乏先进的价值理念做指导,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培育,单方面强调公司或个人自身利益而缺少对社会和群众的服务意识,中小企业的价值观里过分强调物质层面而忽略了员工精神需求等。第二,资金短缺和融资难的问题普遍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企业技术水平偏低,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企业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企业管理队伍素质偏低,尤其是缺乏高技术人才。最后,我国中小企业组织架构不够科学合理,普遍存在战略管理不够完善,以至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较高。综合以上问题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对薄弱,核心竞争力存在着提升难度较大的困境。二、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分析1.研发投入受限,技术创新能力不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自主创新。而企业创新的动力是企业的研发能力。当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只着眼于短期利益,未能做长远计划,在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员工培训等方面投入较少,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仅为0.4%,而国际上公认,企业要有竞争力,研发费用应占销售额的5%以上,足见差距之大。在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缺失的情况下,不可能形成核心技术能力,更不可能将核心技术能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2.战略定位不清晰,缺少宏观思考在企业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企业战略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明确的战略定位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它表明了企业对未来前景的理性思第2页共5页考。就目前而言,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不够合理和科学,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普遍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模式,很多企业的经营活动没有长远计划,存在投机行为,产业定位不清晰,他们不顾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