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巴黎公社的史实及其意义;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状况,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意义;阅读材料与教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材料等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文史资料,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体验历史。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与交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使学生学会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及其对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的讲述,让学生全面深入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马克思与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里,有一块墓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就安葬在这里。马克思一生都在为全世界的无产者如何更好地联合起来而奋斗。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这样说道:“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恩格斯为什么说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马克思对于人类历史发展又作出了哪些伟大的贡献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二、新课讲授(一)马克思与恩格斯1.教师引导:19世纪上半期,欧美国家普遍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国家较少干预经济社会发展。资本家为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残酷剥削工人。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特别长,甚至达到十五六个小时,工厂纪律严苛,工人的生存处境异常艰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工人阶级开始了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年轻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十分关注。他们同情受压迫者,为谋取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走上了一条新的理论探索之路。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学生介绍:卡尔·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利尔市,博士毕业后,开始从事政治活动。他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普鲁士政府决定查封报纸,马克思被迫转赴法国巴黎。在巴黎,马克思结识了恩格斯。两位青年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从此,恩格斯不仅成为马克思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在经济上也给予马克思很多支持。3.教师讲解: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直至去世。“我是世界公民”,是马克思的名言,也是他革命流亡生涯的真实写照。定居伦敦后,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就成了马克思几乎每天必到的地方。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那里完成的,其中,《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去世,葬于海格特公墓。4.教师提问: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哪三个组成部分?学生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二)《共产党宣言》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回答《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间、地点、起草人。学生回答: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2.材料展示:材料一“(资本主义)加速对工人阶级的剥削,破坏财富生产者的生存条件”;“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使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再继续发展生产力,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材料二无产阶级不仅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且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事情……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材料三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以上材料均出自《共产党宣言》提出问题:根据材料及教材知识,归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学生归纳:有文字记载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