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窑危房改造汇报**山区地处干旱的黄土高原丘陵区,辖九个县区,面积3.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8.7%;居住着210多万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5%,困难群众占19.8%,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限制,**山区部分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仍然居住在土坯房和窑洞之中。因年久失修,倒塌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从20**年起,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实施了**山区特困灾民危窑危房改造工程。三年来,自治区筹集资金1.59亿元,支助改造危窑危房32203户,取得了明显成效。20**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工作时对我区危窑危房改造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指示**要“认真做好塞上农民新居和**山区危窑危房改造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听取**工作汇报时,对**危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一、主要做法(一)抓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危窑危房改造工作高度重视,以危房危窑改造为抓手,推动新农村建设。一是自治区政府成立了**山区危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由自治区政府分管副主席任组长,成员单位由民政、财政、发改委等20多个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民政厅,民政厅厅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抽调4名工作人员专门开展此项工作。各市、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二是实行厅级领导包县(区)、县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四包责任制”,县、乡、村、农户层层签定工作责任书,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人。三是强化监督检查。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每季度都要带领成员单位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亲自带队进行验收。办公室每年数十次深入**山区各县(区)对实施方案、建房对象、建房质量、资金兑付情况进行审核检查。市、县(区)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乡村农户进行督促指导,乡村两级干部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四是严格考核奖惩。各市、县(区)将危窑危房改造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范围,严格兑现奖罚政策,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齐抓共管,自治区、市、县相第1页共4页关部门连动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抓排查,准确界定对象。做好危房危窑改造工程,准确确定改造对象至关重要。20**年3月份,组织各县(区)对危窑危房进行了“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拉网式排查摸底,严格按照“三级审批,三榜公示”的程序,确定危窑危房户390**户,其中危窑户13375户,危房户25632户。并对确定的危窑危房户建立了档案资料,切实做到情况明、底子清、对象准。(三)抓规划,科学制定方案。民政厅多次到有关市、县(区)与相关部门、乡(镇)、村负责人及村民代表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意见,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山区特困灾民危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山区特困灾民危窑危房改造实施细则》、《**山区特困灾民危窑危房改造建房标准》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各市、县(区)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坚持“四个统一”、“三个原则”,突出“三个结合”。“四个统一”即:统一设计、统一材料、统一标识、统一验收。“三个原则”即: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逐乡逐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用一张蓝图指导危窑危房改造工作。二是坚持“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以相对集中为主,严格控制宅基地规模,统一进行通电、通水、通路、平整地基等“三通一平”建设,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方便群众。三是坚持安全防震,便于实施的原则。民政厅会同建设厅设计了《**山区特困灾民建房图》,明确要求新建住房必须为毛石基础、起脊、红砖红瓦、蓝色屋脊、水泥砂浆砌筑三七墙体、混凝土现浇上圈梁。“三个结合”即:一是坚持分散改造与集中改造相结合,因地制宜,点面结合。二是坚持危房改造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相结合。将危房改造、种草养畜、人饮工程、闽宁项目、“一池三改”工程、庭院改造、村庄环境绿化等项目捆绑实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三是坚持就地改造和异地重建相结合。对一些地处偏僻,自然地理条件差的危房户,实行异地统一规划,集中进行建设。(四)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将宣传培训作为推动工作第2页共4页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