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系统政风行风指导意见为深入推进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全市财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法治财政,切实提升财政系统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坚持统一思想1、树立大局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时刻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市委、市政府和省财政厅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2、加强协调配合。牢固树立全市财政系统“一盘棋”的思想,强化业务指导、协调联系和支持配合,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不断推动全市财政工作持续发展。3、着力开拓创新。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省财政厅部署,结合“绩效创新年活动”,创新干、务实干、持续干,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坚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创新学习,推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二、坚持制度引领4、注重制度建设。围绕预算管理、国库管理、会计管理、政府采购、行政事业财务、内部管理、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等各个方面,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加强针对性、操作性,着力形成科学完整的财政制度体系。结合“制度大梳理”活动,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合力推进机制、科学管理机制,清理、修订各类制度规范,编印《工作制度汇编》,规范机关运行。5、注重狠抓执行。进一步健全审查清理制度、科学修订制度、创新建立制度、严格落实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重大财税政策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加快推进财政部门内部监督工作,开展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切实做好审计报告意见整改落实工作,着力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6、注重会商协作。建立会商机制,支出科室(局)从制度第1页共4页层面将会商工作落到实处,明确政策措施制定与落实、资金安排执行、资金监管等会商事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落实工作要求。加强与预算单位联系交流,每年深入预算单位不少于2次,主动上门、热情服务、耐心解释、赢得理解,直面交流、征求意见、共商对策,促进财政服务提升、管理提升、形象提升。三、坚持绩效管理7、强化业务管理。强化预算管理,牢牢抓住预算这个“龙头”,扩大参与式预算范围,科学有效的编制预算,加强收入征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快支出进度,实行绩效评价,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两基建设,加强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进一步明确县乡财政业务范围和内容,进一步优化县乡财政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财政内部控制机制,促进县乡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强化财政监督,落实年度财政监督计划,把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与财政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健全内外并举、收支并重、覆盖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8、强化资金监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执行,加大预算决算信息公开力度,严格控制各项追加支出,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实施公务卡,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规范“三公”经费、公务用车、固定资产管理,深化政府采购制度,大力推进“阳光采购”,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大力支持县、乡财政依法开展监督工作,共同落实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等关键环节的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县乡财政监管绩效评价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9、强化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理论学习,深化理论武装,不断提升财政干部政治素养和学习能力。采取教育培训、业务交流等形式,不断丰富和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交流的常态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财政干部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完善干部提拔任用、监督管理、交流任职、竞争上岗、第2页共4页绩效考核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激发队伍合力。四、坚持廉政勤政10、着力开展“回头看”。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回头看”工作,重点做好“五查五看”:查权力事项核定清单,看清权确权是否完全;查岗位职权职责定位,看风险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