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的调研报告一、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一)创新了乡镇财政管理理念。各县区把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作为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政监管、规范理财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化解乡村债务和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重要手段,推进了财政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县乡民主理财制度、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长效机制等一系管理制度的创新,“为公理财,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财政发展理念逐渐被乡镇接受。尤其是将控制乡村发生新债和加大化解乡村旧债作为考核乡镇工作和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引导乡镇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杜绝了乡镇举债建设,超前消费的错误行为,使“还债也是政绩”的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从而,为不断提高乡镇理财、聚财和管财工作水平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二)规范了乡镇政府理财行为。一是收入进一个“笼子”,乡镇财政预算内外收入全部上缴县级财政集中管理和核算,确保了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促进了乡镇收入有效增长。二是支出一个“口子”,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和拨付资金,收紧了资金管理的“口袋”。三是资金调控一个“盘子”,在不改变乡镇资金所有权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综合预算,统筹安排,统一使用,增强了县级财政的调控能力。四是专项资金运行一条“路子”,社会保障资金、退耕还林补助和粮食补助等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社会化发放,严格按“报帐制”、“直通车”操作办法管理,并实行了涉农资金发放“一卡通”,确保了专款专用,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五是管好一支“笔头子”,各乡镇都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大额支出经民主理财小组集体研究通过,乡镇长一枝笔审批,乡镇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定期公示,强化了监督机制,提高了乡镇遵守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的自觉性。(三)保证了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改革后,各县区都程度不同地加大了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今年各县区对乡镇的财第1页共7页力补助比上年净增加了8989.1万元,平均增长27.48%,较好地体现了“财力下移,缺口上移”的指导思想,确保了乡镇政府的基本支出和农村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及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全市乡镇级年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平均达到了2000多元,最高的岚皋、镇坪、XX县区分别达到3000、3600、4000元。村级补助各县区保证了省定每个村不低于1.2万元的标准,旬阳、岚皋等县将村级补助标准已经提高到1.5至1.6万元,乡村两级政权组织运转艰难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四)制止了乡村两级发生新债。通过实行改革,又进一步全面核实和锁定乡村债务的底数,在全市建立起以“核实底数,控制增量,消化存量,目标考核”为主要内容大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各县区在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方面都推出了新举措,扎住了举债的口子,从根本上为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有利条件。汉滨区制定控制新债“十不准”规定,并对新增债务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制;XX县区政府与乡镇政府签定“化解债务责任状”;XX县区实行“化解债务双向考核”,即县政府考核乡镇政府,县财政局考核乡镇财政所;XX县区对乡镇工资性贷款统一由县财政打包,与乡镇信用社签定协议,承借承还;XX县区对乡镇收入返还部分,明确了用于化解债务的比例,从用途上予以限制;其他县区也都制定了乡村债务化解办法。上半年,全市乡村两级在没有发生新债的前提下,共化解旧债771.6万元。(五)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发挥。“乡财乡用县监管”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的转换,乡镇财政所把工作重点由由过去的收支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其业务工作不再单纯是“征收税款”和“上划下拨”,而是直接面向基层,服务为主,集中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的调研报告内容加载中...精力做好“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的收支结算工作,做好五保户供养、农村低保、新型合作医疗补助等各项国家救助类专项资金的核付工作,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等各项国家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的管理工作,做好筹集和管理各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工作,使财政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第2页共7页(六)强化了村级财务规范管理。全市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