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年度工作总结来年工作思路一、20XX年工作总结20XX年,我区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按照“四大行动”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残疾人工作实际,务实创新,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突出活动载体,不断优化扶残助残社会环境一是进一步巩固爱心XX县区创建成果。精心指导新丰镇、东栅街道、建设街道、解放街道创建市级扶残助残爱心镇(街道)工作,组织开展爱心单位、爱心企业、爱心家庭评选活动和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进一步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氛围。开展公共服务窗口手语培训,无障碍服务逐步扩展,公共无障碍设施更趋完善,出行更加方便,交流更加顺畅,残疾人参与社会的环境进一步改善。二是认真开展节日走访慰问活动。在各个节日期间,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全年累计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价值112.06万元。三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活动。全区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开展第二十三次全国助残日、第十三次全国爱耳日、第四次全国肢残人活动日、第56届国际聋人节、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第30届国际盲人节和第二十二个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尤其在全国助残日期间广泛开展宣传、慰问、调研、扶贫、文体和康复等六大系列活动,着力营造扶残助残氛围。四是加大信息宣传力度。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为平台,大力弘扬助残新风。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残疾人工作信息共计300余篇。(二)突出工作重点,不断凸显保障服务功能一是深化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开展康复工程需求调查,为600余名白内障复明需求者开展术前筛查,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00例,享受政策补助584例,共补助金额85.09万元。组织助视验配机构开展适配筛查,为5名视力残疾人验配助视器。落实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为30名0—6岁听力、智障、脑瘫、孤独症、肢体矫治手术、辅助器具适配的儿童开展第1页共4页康复服务工作;为23名7—14岁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服务及转介;开展0—17岁儿童人工耳蜗全面筛查工作,1名儿童享受人工耳蜗项目,补助金额3.5万元。抓好年度精神门诊券核对发放工作,共为1021人次发放门诊补助22.08万元。做好低保持证精神病人住院救助审核工作,全年持证低保精神病人住院政府补助3.02万元。加强精防工作,信息《强化五项创新,突出分段管控,xx区破解“精神病人管理难”问题的主要做法》被嘉兴政府信息专报采用,市政府祝亚伟副市长作出重要批示。开展无障碍设施和康复辅助器具进家庭活动,完成市残联年计划任务。同时在新兴街道开展无障碍设施进楼道,为59个楼道安装不锈钢扶手,投入资金16.5万元。完成余新中心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投入资金50万元。二是深化残疾人教育、就业和保障工作。加大就业指导,扩大残疾人就业规模和提高残疾人在岗就业比例,进一步推动全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积极组织企业单位参加市残联举办的第十次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多渠道推荐残疾人就业,全年新增残疾人就业150名。加强残疾人培训工作,开展残疾人职业技术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选送7名残疾人参加全国基层残疾人职业指导员远程培训。完善残疾人扶贫基地扶助措施,全区有226户残疾人家庭得到基地的扶持,新增南湖农耕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区级残疾人扶贫基地。积极组队参加xx市首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得“一、二等奖”各3个及“三等奖”1个的好成绩。对20XX年考入高中以上学校的123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给予补助33.9万元。关注残疾儿童少年就学,联合区教育部门对无法随班就读的重度残疾人实施送教上门,相关学校为15名重度残疾人学生送教上门,发放送教上门补贴5550元。做好重度残疾人托(安)养扩面工作,新增重度残疾人托(安)养480人,全区累计托(安)养762人,其中集中托养66人,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696人,发放托(安)养经费189.67万元。配合民政部门开展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对低保、低收入重度残疾人应保尽保,新增享受基本生活保障24人,全区累计有301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做好无固定收入残疾人生活补贴工作。第2页共4页全区已有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