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宣传手册一、法律援助概念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是一项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制度。二、法律援助对象、条件1、持有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的公民;2、有充分理由证明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服务;3、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经济困难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三、法律援助范围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侍遇的;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6、请求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赔偿的;7、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8、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主张离婚的;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伪劣农药、种子、化肥坑农、因环境污染造成种植、养殖业损害和人身损害的涉农案件;10、因雇佣关系、家庭暴力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11、因未缴纳社会保险、拖欠劳动报酬,解除劳动合同请求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的;12、因工伤赔偿、拖欠劳动报酬,请求确认事实劳动关系的;13、女职工在怀孕、生育、哺乳期间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请求特别劳动保护的;14、未成年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请求赔偿的;第1页共6页15、因物件致人损害,请求赔偿的;16、因医疗损害请求赔偿的;17、因食用有毒食品、伪劣药品造成人身损害请求赔偿的18、刑事案件;19、与抚恤金、救济金、劳动保险金、损害赔偿金、赡养、抚养、扶养等有关的公证事项;20、根据有关规定符合法律援助的其他案件。21、持有下列证件或者证明材料的老年人、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不受范围限制:(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2)农村特困户救济证;(3)农村“五保”供养证;(4)在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出资供养或者由慈善机构出资供养的证明材料;(5)依靠政府或者单位给付抚恤金生活的证明材料。四、法律援助形式1、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2、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3、民事诉讼代理;4、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代理;5、仲裁代理;6、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7、公证证明;8、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五、受援人的权利与义务(一)受援人的权利1、受援人在签订法律援助协议、委托书等格式文本时有权要求法律援助承办人员对该类条款予以解释;2、受援人有权审阅法律援助承办人员起草的起诉状、答辩状、申诉状等各类法律文书,有权了解法律援助案件的进展情况;3、受援人认为法律援助承办人员消极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或者法律援助承办人员有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行第2页共6页为,有权向法律援助机构或律师协会投诉,并可要求法律援助机构更换法律援助人员;4、受援人员有要求保护个人隐私的权利;5、在案件承办过程中,受援人被收取办案费、活动费、交际费等费用,有权向法律援助机构或律师协会投诉;6、受援人有权申请有利害冲突的法律援助审批人员回避。(二)受援人的义务1、受援人应当如实向法律援助承办人员叙述、披露所援助案件的真实情况;不得虚构事实,提供伪证,向承办人员提出违法或者不正当的要求;2、受援人应当提供所有证据的原件或者原物,提供的证据应当充分,否则可能导致因为证据不足而败诉;3、受援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缴纳诉讼费、鉴定费等相关费用,以保证诉讼正常进行;4、受援人应承担各种诉讼本身所具有的风险,如申请诉讼鉴定的风险、一方没有财产的诉讼风险、无足够财产提供执行的风险、诉讼时间过长的风险等。六、工作流程(一)受理1、公民因经济困难就民事、行政事项申请法律援助的,由义务机关所在地、义务人住所地或者被请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公民因经济困难申请刑事法律援助的,由办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申请人就同一事项向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的,由最先收到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2、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该如实提交下列材料。(1)法律援助申请表。填写申请表确实有困难的,由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或者转交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