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副庭长先进事迹在同事的眼里,他耐心谦和、敬业踏实;在当事人眼中,他平易近人、温和友善,时常微笑的脸让人感到踏实和温暖。他热爱审判事业,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满含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忠诚践行着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宗旨。他严格依法办案,严把案件证据关、事实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始终以赤诚之爱诠释着法律,以赤子之心维护着群众的利益,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他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关注基层群众司法需求,积极建言献策,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被群众称为“知心庭长”。他多次立功受奖,20XX年至20XX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他就是**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法庭副庭长**。心有大爱,甘当群众知心人2008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20XX年2月考入**县人民法院工作,先后任书记员、审判员、副庭长、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等职。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他都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参加工作后,被安排在执行局工作,一年后,调到**县人民法院**法庭工作至今。**法庭距县城50公里,下辖两个民族乡和一个镇,辖区内有25个村民委员会,人口55079人,所辖面积754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34%,居住着汉、彝、白、回、傈僳、拉祜等多个民族。多数村寨地处山区,最远的村寨距法庭近100公里,虽然村村都通了公路,但多数为山区道路,道路弯曲狭窄、临江、临崖、高坎、深箐,道路等级低,安全隐患多。20XX年8月,**被任命为**法庭审判员、副庭长,20XX年12月主持工作,他不畏艰苦,和庭里的干警一道,常常背着案件卷宗,深入到山区办案。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深入田间地头,穿梭于大山之间,开展巡回立案、巡回审理,就地开庭。庭里虽配备了一辆车,但没有专职驾驶员,**便自己兼职驾驶员。到了雨季,山区道路泥滑路烂,常常让家里人为他担惊受怕。**接待诉讼参与人作为一名法官,一名基层法庭的负责人,他无疑是优秀的。第1页共6页**法庭常年只有他一名审判人员,每年受理80件左右的案件,他从立案、送达到审判,每一件都要付出心血和汗水,他办理的案件调解率年年高居全院第一,判决的案件上诉率很低,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实现了司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赢得了诉讼当事人的好评,获得了老百姓的赞誉。而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他却不完全称职。由于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山区法庭驻守,很少有时间帮妻子料理家务,也很少有时间陪伴女儿,回鹤庆老家看望父母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按理说,他是**县人民法院毕业于重点法律大学为数不多的干警,他完全有理由和条件要求在条件更好的部门工作,可是他对院党组的安排没有提任何困难和条件,在山区法庭工作六年了,没有向院党组提出调整工作的要求,在20XX年1月被任命为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后,他仍然坚守在法庭,没有向院党组提出调整工作岗位的要求,他把自己对法律的忠诚无私的奉献给大山深处的群众,是群众眼中的“知心庭长”。公正办案,严格执法不徇私司法公正是法院工作的主题,为了确保审判的公平公正,**不断学习法律法规新知识,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开展各项审判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连串的荣誉见证了**法官的勤奋敬业,更衬托出他深厚的法律素养和对法官职业的无限热爱。作为一名法官,他牢记使命,始终遵守公正执法的职业准则,从法律的视角考量当事人间的利害关系,实现公平与正义,不仅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化解了众多群体性纠纷、突发事件和“骨头案”,及时有效地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20XX年8月,他受理了一件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原告是拉乌彝族乡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因为家处山区,家庭收入很低,所以来到被告经营的石场打工,但是由于文化水平低,不懂机械的操作规范,来到石场的第二天就被碎石机绞伤左踝部,导致左腓骨骨折,左小腿皮肤裂伤。经鉴定,达到八级伤残。但是,被告仅仅为他支付了医疗费以后就对他不闻不问。案件受理后,**及时通知被告到庭,组织双方进行庭前第2页共6页调解。被告在法庭上态度很强硬,还振振有词:“他来我石场的时候我们是签了协议的,一切事故责任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