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移民政策评估报告三峡工程政策利弊评估---事管11-1班一、三峡工程概述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同、171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近三分之一的人反对或者弃权的结果,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位于中国XX市到XX省XX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XX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水电站大坝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库长600余公里,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装机容量)水力发电站。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从三峡工程筹建的那一刻起,它就与各种争议相伴二、三峡工程的利三峡工程的效益不可估量,主要体现在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等其他效益方面。(一)防洪长江流域整体处于秦岭淮河以南,受亚热带季风影响,其夏季的降水很集中并且降水量大。建国以后,在1954年由于气候反常,长江中下游发生近100年最大的一次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近2000万;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灾害受灾人口更是高达上亿人。三峡修筑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洪。工程完工后,三峡防洪库容是221.5亿立方米。它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其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有效的控制长江上游的洪水。据说长江三峡工程可以将长江的防洪能力提高到防御百年一遇的洪水。(二)调水第1页共5页三峡工程可以有效的调控长江的水流。在汛期可以蓄水,减小长江下游的水量;在枯水期就可以加大下游水的供应。从而起到为下游地区调控流水,协调下游地区防洪抗旱。(三)发电对于三峡的发电功能的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共有单机70万千瓦的机组26台,总装机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其总发电量相当于6个半葛洲坝电站和10个亚太湾核电站,每年为全国人均提供70千瓦时电。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都堪称世界第一。因此它还促进了节能减排,相当于每年节约燃煤数千万吨,减少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在能源日益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三峡工程为我国创造了无法供量的经济效益,这一点是功不可没的。(四)其他作用三峡工程出防洪,发电等作用,在养殖,航运等方面也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下游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下游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据统计,三峡工程的完工,使上游川江的通航能力从过去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三、三峡工程的弊灌溉、蓄洪、通航、养殖、发电,随便拈一样,都吸引我们的眼球,牵我们心动。单发电带来的实惠,足以让我们的脸绽开一朵朵菊花;而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更让我们一次次翘起大拇指。可我们是人类,倘若只沉溺于受惠得益,那笑脸一定狰狞,那开怀一定自私。曾几何时,我们一面警醒,一面又善于忘记;一面拼命叫喊保护生态环境,一面又悄悄进行新的破坏。至少在目前情况下,还没有跨过临界,走向正值。中国有句古话,叫其利大,其弊也多。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在三峡工程如斯巨大的利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弊。第2页共5页(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三峡水库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态,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给洄游鱼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白鱀豚、中华鲟等珍稀物种,因大坝阻挡,不能回游,生存受到巨大影响,长江的生物链以受到巨大破坏。长江流域曾是洄游鱼类理想栖息地,因为它给洄游鱼类生活提供了繁殖场、育卵场、产卵场和洄游通道。三峡水库落成后,长江中上游激流变成缓流,使适应激流性鱼类失去生存环境。而修建鱼道成本大,难度高,效果如何,也有待论证,加之认识不统一,目前我国所修大坝都没有考虑鱼道。媒体曾报道过许多洄游鱼类撞死在坝堤上的惨剧。06年六国组成一支长江考察团,经过38天寻觅,也没见到白鳍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