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建设情况报告**村位于永福镇政府所在地,是该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村有1084户、3671人,辖7个自然村、27个村民小组,支部共有党员70名,其中女党员12名,全村土地面积3486亩,耕地面积2166亩。近年来,该村党支部积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组建了党员互助会、公益事业理事会、村民代表常务理事会,有力地推动了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600多万元,村财收入33.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社会治安稳定,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绝大部分农户配备了彩电、摩托车、电器及通讯设施,许多村民购买了小轿车,成为我市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一、实施背景永福镇**村交通便利,信息发达,村民市场经济意识浓,思维活跃,但资源匮乏,人多地少,群众纠纷矛盾易发。该村党支部针对经济建设新时期群众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困难党员和老弱病残党员由于长期缺乏党组织的关心,党员缺乏荣誉感;党员由于生产资金不足经济发展较慢,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大多数村民小组没人理事形同虚设,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公益事业建设难于开展,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现实情况,立足实际,积极组建“三会”即党员互助会、自然村公益事业理事会、村民代表常务理事会,着力强化支部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模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不断推进村民自治进程。二、主要做法1、党员互助齐发展通过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制定了《**村党支部党员互助会章程》,由党员选举产生主任和委员,组建了互助会理事机构,设立了“党员互助会基金”。在年终支部总结会上发动党员根据自身家庭经济能力自愿捐资,生活比较富裕的党员捐了500—1000元不等的金额,生活比较困难的党员也都至少捐了20元。截止**年底,党员互助会基金已达7.6万元。党员互助会基金第1页共4页的主要用途有:一是低息借款给经济较困难的党员发展生产。由党员个人向互助会提出申请,经理事会研究确定帮扶对象和扶持金额,要求借款党员在一年内按50%银行利率的低息偿还借款。**年,共帮扶8名困难党员脱贫致富。如罗城自然村党员陈大庭,因子女上学缺乏启动资金发展经济,**年、**年连续两年借用互助基金5000元建立了5亩杜鹃花圃,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现已摆脱贫困,家庭经济日益好转;福江自然村党员陈李森因父母年老多病、子女多家庭负担重,经济相当困难,想规模发展生产却无法筹集资金,**年向互助会借用5000元资金种植6亩白菜,上半年就获利1.2万元,在8月份就提前偿还了借款。二是用于送温暖活动。支部通过召开党员大会严格制定了慰问标准:规定老弱病残党员每年补助金50—200元;党员生病或受伤住院的慰问金50—100元;病故党员由互助会组织党员召开追悼会,以支部全体党员名义献上花圈,并给其家属200元慰问金;党员家属亡故的慰问金100—200元。**年,共补助老弱病残党员6人、看望生病住院党员3人次、慰问亡故党员家属1户、慰问家属亡故的党员3户,共计金额1300元。如福江自然村党员陈朝佳,其妻残疾无劳动能力,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党员互助会每年都给予200元的补助金。2、公益事业共参与**村党支部为了不断提高群众投身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组织成立了自然村公益事业理事会,引导群众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促进各项公益事业的开展。通过规范的程序,在各自然村民主推荐5-7名群众公认、热心公益事业、有责任心、有能力的村民组成公益事业理事会,由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或老干部担任会长,村小组长和其它村民代表为委员,负责本自然村“红、白”喜事、治安巡逻、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济困、协调邻里关系等公益事业。理事会设立理事会基金,一部分来源于自然村资产收入,大部分由自然村村民自愿捐资。理事会基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帮扶贫困农户,奖励优秀学生等。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行政村对各自然村公益事业理事会同等对待,由自然村提出建设项目,行政村审核后支付30%的第2页共4页建设启动资金,其余资金由理事会自筹。近年来,**村已基本实现自然村村村通水泥路,完善了一批水圳和改造了中心自然村的下水道,兴建了菁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