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高考试题分析及解题精选(2023年版)》获取的备考启示《高考试题分析及解题精选(2023年版)》获得的备考指导启示转载:余航余航老师谈语文1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道好题:(2022年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角的流动既包括从人物的内视角转为外视角、旁视角,也包括由某一人的内视角转为另一人的内视角。B.选择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叙事还是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叙事,与叙述的内容相关,也与叙事者希望达到的叙述效果相关。C.相较于长篇作品,笔记小说短小精悍,在采用流动视角或复眼映视式视角叙事时,更容易实现多重的叙事功能。D.《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节采用流动视角,既写“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又写黛玉眼中的凤姐、宝玉等人。题目亮点:A项考查了句子含义的理解,B项需要综合材料理解,结合第三段和第四段信息。两道题分别训练了两种能力:句子含义和关键词的理解力;综合材料信息做出判断的能力。论述类文本考查的基本能力包含三级:对文本信息的理解与分析,对文本论证过程和思路的分析,依据文本内容做出合理推论。2实用类文本阅读1、选择题选择题的考查大体采用两个角度。第一题,考查考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或者对某个话题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二题,考查考生概括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2、思维导图题,流程图题思维导图题,流程图的问题可以成为理解整篇文章重要内容的有力凭借,从中梳理出文本中心内容的逻辑关系。因为这类梳理题已经将文本最关键与最核心的信息告知考生。3、实用类文本考查的基本能力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检索和提取文本重要信息,归纳整合文中信息和内容要点,概括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4、简答题简答题虽然考查概括能力,但还要综合多则材料,将获得的启示感悟与文本内容结合起来作答,也就是:先概括后挖掘提炼。回答这类问题需要有全局观,整合全文,然后提取不同材料的中心词。典型例题: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第6题: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3信息类文本阅读1、阅读能力考察考查阅读能力其实是论述文写作的逆向:把握文章主旨(相当议论文生成论点),提取并整合分析文本信息(相当于组织写作材料),理解作者观点(同类:提炼论点),把握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逻辑(相当于议论文写作的设置论证结构和分论点),利用信息进行实证推理(相当于议论文写作中的论证分析)。因此,这个专题的复习可以把“读”和“写”结合在一起。2、逻辑思维训练训练学生用一定的逻辑思维认识社会现象,并展开一篇微型论述文写作。这里的关键能力是找到文内(阅读材料)与文外(对材料的挖掘)的契合点。3、简答题简答题的概括不是简单的信息归纳,而是准确认识材料各部分的要点,以及准确分析材料的论述思路的基础上概括。4、训练批判性思维:对观点真实性和可靠性展开比较和论证。训练学生关注材料的话题以及材料内容对观点的支持过程,然后展开评价。训练材料应当是存在多种解释的开放性文字材料。5、训练理解中心概念的能力。围绕这个专题训练以下能力:宏观把握文本的论证地图,分析文本的内在结构,中心观点,论证思路,关键信息,相关推论和逻辑推理特色,形成对文本中心概念的理解,区别不同概念的适用范围以及文中概念的特定内涵。4文学类文本阅读1、选择题考查四种基本能力:对文本的概括;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对局部细节的描写;对全篇内容的整体把握。因此训练选择题的答题准确度可以将训练分解为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要基于对文本的阅读,文本概括和全篇内容把握需要速读能力,艺术手法和局部细节分析需要精读能力。2、理解文本理解文本方面要着力于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个性”,知道所有的写作手法都是服务于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例如环境描写通常是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人物的心理变化,但在特定情形下并不必然。3、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说人物的形象要从性格和身份两个方面入手。4、虚构与非虚构的联系和区别虚构与非虚构的联系和区别是这几年的重要考点,相关试题为:2018年全国卷3的小说阅读分析科学与幻想的关系,以及2022年全国甲卷第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