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一、考试特点会计职业在“三百六十行”中,所要面对的考试是比较多的;在所有会计系列考试中,CPA考试是比较难的;在CPA五科考试中,财务成本管理的合格率不算太高。最近四年五门课程的全国平均合格率如下:课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1999年14.41%15.34%15.34%16.84%25.70%2000年9.47%20.14%17.66%19.32%11.86%2001年5.47%13.60%9.27%7.96%6.81%2002年10.89%33.33%9.34%32.06%11.65%从表中五科的比较可以看出,在2002年考试中,该门课程的合格率位居五门考试之末。CPA财务成本管理考试的基本特点是:从课程安排上而言,在五门考试中,财务成本管理一般被排在最后,考试时间持续三个小时,仅比会计课程考试时间短;特别是如果考生一次报考五门的话,参加财务成本管理时人已疲惫之极,这可能也是历年财务成本管理课程通过率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所以就应试而言,在参加本门课程的考试时,一定要保持充沛的体力,并且需要及时地将前面考试的结果从脑海中清除。从内容上而言,财务成本管理课程综合性强,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但是很多方面又不能与会计混为一谈;成本管理部分有些内容教材中可能一带而过,而在课外学员需要进行必要的阅读以帮助通过考试。二、教材的变化及暗示2003年考试大纲与上年相比,有以下变动:1.进行了总体结构调整。主要是将财务管理部分和成本管理部分明确分开,1-11章是财务管理的内容,12-15章是成本管理的内容。2.对原大纲的“四、投资管理”和“五、证券评价”的内容进行重组,改为四、“财务估价”和“五、投资管理”,并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在成本管理部分增加了联产品和副产品的内容。但是,新教材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应留意这些变化后面潜伏的一些信息:1、教材由过去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更名为“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应试指南丛书”。研究一下历年考题可以发现,当年教材没有涉及的知识点,并不代表当年不会进行考核。例如在某一年考试的综合题中提到了加速折旧法的概念。这并不属于财务成本管理课程明确标出的知识点,但是这部分内容却可通过会计教材中找到明确的答案,并且是解答财务成本管理题目所应具备的知识点。所以前面已经提到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成本管理知识对财务成本管理课程是至关重要的。各门课程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今年教材的名称变化,暗示着在未来的考试中,这种现象还会长期存在,并具有了合理的借口。所以,建议考生在复习中,除了掌握教材的讲述内容,还应适当地参阅一些必要的辅导材料,自学完成其它的一些相关知识。在选择辅导教材的时候要注意,财务成本管理中有一部分知识点可能仅代表应试指南丛书作者的观点,而与其他考试例如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的观点可能略有不同。当出现此种情况时,学员应以CPA考试指南丛书中的观点为应试时采用的观点。2、今年开始不再对外公布2002年度及以后年度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答案和分析。这种做法在国外举办的一些考试中并不鲜见,比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从1997年11月份起就不再公布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试题和答案。此举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和国际考试制度接轨,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将逐步建立试题库,实行考试抽题。这种变化暗示着在未来的考试中,有可能会重复出现以前年度考过的试题。三、教材的结构新教材明确地将本课程内容分成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两大部分。财务管理部分的内容包括:财务成本管理概述、财务报表分析、财务预测与计划、财务估价、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筹资管理、股利分配、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并购与控制以及重整与清算;其中财务报表分析、财务估价、投资管理以及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为本部分重点章节。上年度教材中归入第一章的成本管理内容、归入第三章的本量利分析、弹性预算在2003年教材中被并入第12到14章。成本管理部分的内容包括:成本计算、成本-数量-利润分析、成本控制以及业绩评价。其中成本-数量-利润分析和成本控制属于比较重要的章节。上年度教材中归入第三章的本量利分析作为成本管理部分独立的一章即第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