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变化⒊声音的变化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科学词汇:音量、振动、幅度、音高、频率(二)过程与方法:1、按教科书要求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2、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3、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科学方法:实验观察、准确描述(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核心价值观:体验探究声音变化与振动有关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物体声音的音高与音量的不同,发现物体的音量是和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的,认识物体的音高是和物体振动的频率快慢有关。难点: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的快慢很难用眼睛观察出来。把声音高低的变化和物体振动的频率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1把钢尺或塑料尺、4个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的同样的杯子、2份实验记录单、1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长短不同的3个铁钉、粗1把钢尺或塑料尺、4个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的同样的杯子、2份实验记录单、1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长短不同1、音高课件可请音乐老师帮助配合录像2、如果是塑料尺,应提醒学生实验时不要太用力,以免断掉。细不同的3根钢管、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3根铁管、音高课件。的3个铁钉、粗细不同的3根钢管、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3根铁管。3、塑料尺,橡皮筋等易损材料应该多备用一些。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1、导入: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我们能够观察到声音的这些变化吗?2、我们已经知道一把钢尺可以发出声音,现在我们要求用这把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你觉得可以吗,你会怎么做?学生交流。3、明确实验要求(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再用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注意:钢尺伸出长度固定不变,尺子不要敲打桌面)。4、分发实验材料(钢尺)。5、学生自由操作,并作好实验观察记录(记录在记录表一中)。6、学生汇报实验操作情况。7、小结:物体振动的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有关系,振动幅度超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强的就音量高,声音弱的叫音量低,音量的单位叫分贝(dB)。二、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1、出示四个装有不同水的杯子。教师:在这四个杯子里装有不同量的水,想一想,如果我们用筷子击打,声音会有什么不同?(在这里,并不是要一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这个过程实际上只是激起一下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一下课堂上的气氛,让学生开动一下脑筋,思考一下,作一下猜测)2、明确实验要求。(把四个装有不同量的水的杯子按水量多到少排好队,编上号,先进行预测,然后再用小竹条敲击杯口,用同样大小的力来敲击,观察比较一下杯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试着用高,比较高,比较低,低来进行记录)3、分发实验材料。(四杯不同水量的水杯,一根竹条)4、学生自由操作,并且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记录在表二中)5、学生汇报实验操作情况。6、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认识:声音是有高低变化的。(在这里还不用引入音高,也不用引入振动的快慢,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内容后面会慢慢引导出来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实验还不能让学生清清楚楚看清这些变化,所以要求要降得低一些就可以了)7、出示材料橡皮筋,橡皮筋能够发出声音来吗?8、提出实验要求。(让橡皮筋发出声音来,拉紧一些再让它发出声音来,再放松些让它再发出声音来,比较两次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橡皮筋自己的振动有什么不同)9、分发实验材料——橡皮筋,学生动手实验,比较橡皮筋在松和紧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和振动的情况的变化。10、学生汇报实验情况。11、出示铁管,铁钉等材料。这些同种构成,长短不同或粗细不同的材料发出的声音会不会一样,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