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林业建设重点部分XX市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林业生产的主攻方向是生态建设,即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绿化山河,以改变荒山秃岭的自然面貌,这是正确的,但在林种树种结构上存在“四多五少”问题,即用材林、乔木、针叶树、纯林过多,经济林、薪炭林、灌木林、阔叶林、混交林过少,因而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得不够好。1XX市进行生态建设的意义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注意调整林种树种结构,解决“四多五少”问题,使经济林、薪炭林、灌木林、阔叶林、混交林面积逐年增加,从而促进森林的三大效益日益提高。但是,有些地方把林业生产的主攻方向渐渐由生态建设转向以物质需求为主,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只强调营造经济林、速生用材林,忽视荒山造林,忽视防护林,这种忽视生态建设的现象必须纠正,其理由是:一是森林的生态效益要比经济效益大得多,重要得多。营造生态林,即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林,也就是以非商品生产为主的各类防护林,它以社会生态效益为主,具有全民意义,这种林业生产不仅在当年没有直接的经济收入,而且在若干年之后也不会有多少经济收入,但是,其生态效益却远比经济效益大得多。专家指出,森林的生态效益要比经济效益大4一l0倍。朝阳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区,水、旱、风、雹、虫等灾害连年发生,战胜这些灾害都要靠森林,森林是抵御这些灾害的法宝。没有足够的森林,人民就不会安宁,决不能用牺牲生态效益的办法来换取经济效益。就是说,决不能只为眼前利益而丢掉长远利益;决不能只顾自己而不管子孙后代。二是XX市属于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区域,这就决定了它的林业建设必须以防护林建设为主,即以生态建设为主攻方向。否则就会偏离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大方向,这是不能允许的。三是1981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朝阳地区的农业建设,尽快改变贫困面貌的指示》中指出:“朝阳地区要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以造林种草为重点,实行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山、水、田综合治理。”这一建设方针是正确的,是符合朝阳地区的实第1页共4页际情况的。四是朝阳地形复杂,山多坡陡,沟壑纵横,流水侵蚀作用大。以大凌河为例,据南大桥水文站观测证明,最大流量为15600mX8226;s~,含沙量达64.9kgX8226;m~。每年流域内流失泥沙1338tX8226;km一,最多时7610tX8226;km~。每年冲走表土4000多万t。全地区平均年侵蚀量为3000~5000tX8226;km~。每年冲走表土4256万t,其中折纯氮4.8万多t,纯磷12万多t,纯钾90万t左右。大量表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作物低产量。这是贫穷落后的一大根源。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加强生态建设,搞好植树造林,增加植被。五是XX市的降雨量分布不均匀,6、7、8三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72%左右。且多以暴雨的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降落到地面,迅速产生地表径流,径流量大,年降雨量的87.5%流失了,每年流失水资源24亿m。XX省的辽西和辽东都是山区,面积相仿佛,辽西的降雨量比辽东少一半,而每年流人大海的水却比辽东多,其主要原因就是辽西荒山秃岭多于辽东,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差。要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必须加强生态建设,绿化荒山秃岭。据测算,封山区每公顷每年流失的泥沙比未治理的坡耕地小5~l2倍;在枯枝落叶层5cm厚的山坡林地。可减少流量60.1%,减少冲刷80.6%。XX县区孤山子乡留沟村,从1957年开始大搞水土保持,封山育林,植树造林1600hm2,绿化面积达90%,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1981年8月21日1h降雨81mm,水未下山。六是环境美而人才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人民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环境。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是息息相关的。环境优美,才能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生产发展快、经济易繁荣,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生活舒适幸福。而环境美离不开森林。良好的森林环境,具有优美的景观。这是令人向往的。谁能不知道,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森林景观是美好富庶的象征,而光山秃岭则是贫穷的标志。七是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野生动物的多少。据史料记载和老年人回忆,古代(200年前)的朝阳山多树密,草木昌盛,生态环境良好,禽兽繁多,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故有“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