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信访举报工作的意识与能力论法院信访举报工作关涉法官违法违纪线索的查找,事关司法权威的确立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是依群众观点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实践,是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作为基层法院的纪检监察部门,基本职能就是做好信访举报工作。影响信访举报效果的成因很多,但信访举报工作者的意识与能力是最应关注。首先应具备五种意识胸怀大局意识。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主题是“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信访举报工作是为审判执行中心工作服务的,离不开大局意识的主导。大局意识,在目前来讲,就是坚守党的领导、服务经济发展、确保社会稳定的意识。大局意识是邓小平理论的实质与灵魂的重要载体之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统领全局的重要作用,所以是信访举报工作的首要意识。应说明地是,社会现象复杂多样,对大局问题需慎重甄别,谨防把特权思想或流派做法看成大局问题。群众思想意识。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毛泽东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动力。事实上,众多实践都表明,群众思想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点,因为它点明了我们党“为谁服务、为谁掌权”的根本问题。信访举报工作者要求有群众思想意识,就是要求他们能主动地“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倾听民声、排解民忧”,能在法度之外对弱势群体给予特别照顾,因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人为善意识。“与人为善”,孟子的观点是汲取众人的优点发展自己的善行,与他人共同行善。现代人的观念是,怀有善意地和他人相处,并帮助他人。盘古论今,“与人为善”是一种积极作为的人格品质,而非某些人观念中的消极不作为。信访举报工作需要与人为善,原因在于它面对的纠纷复杂,系叠加在当事人之间上的法官与当事人的纠纷,涉及纠纷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的划分、是非曲直的辨别、防范措施的采取、群众心结的消解等,与人为善意识下易于塑造高尚正直的品格、催生忧患的意识,对化解纠纷有利。第1页共3页技能不足意识。技能不足意识,是具有谦逊品质的人面对责任的一种感怀。一方面它可以养成自觉储备知识的习惯,抓紧时间学习。学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廉政制度、诉讼制度、历史知识和社会知识等,提升把握方向、增强研判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可以养成学习先进经验的习惯,勇于取长补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在较短的历史内能获得有目共睹的发展,应该与其把世界历史作为中小学必修课有关。事实上,放眼世界意识是一种更广阔的大局意识,一种永不满足的进取意识。尊重他人意识。这里的“他人”既包括投诉人,又包含被投诉的法官干警。尊重投诉人,提供诉说的机会;尊重法官,耐心听取辩解,以奠定了解事实真相,化解纠纷的基础。某法院陈某投诉案,监察室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沟通协调,被投诉人主动请求登门致歉,在极短时间内冰消玉失。其次应具备四种能力廉政工作能力。廉政工作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笼统称谓,包括监督检查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开展廉政教育,提高预防腐败能力,查办信访举报案件,惩处严重违纪行为等方面,因此,廉政工作能力是一种综合工作能力,一方面要善于创新、拓展廉政教育渠道,充分运用廉政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作用;另一方面要善于抓典型,正面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特别要注重正面典型的作用放大。乔家大院中的乔治庸,就是利用艺术手段,集晋商范例于一身,让人物形象丰满,引起共鸣,当然,这一点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要善于归纳总结案件背后的规律性东西,汲取经验教训,指导今后的工作实践。法律工作能力。法院信访投诉的显著特点是与诉讼执行活动紧密相连。诉讼执行活动是法律性的专业活动,具备了一定的法律专业工作能力,才有能力监督执法办案的司法活动,才能及时辨别司法活动的规范性与违法性,才能从诉讼执行活动的端倪中发现重大违法违纪线索,才能及时发现假借消极执行或虚假诉讼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才有能力及时明断超审限、错案、风险案件、瑕疵案件等问题,对问题做出准确处理,才第2页共3页有能力预防个别法官假借投诉人的法律无知,从事有损投...